2020年8月30日 星期日

八年後再看四個年輕人的故事

八年後再看四個年輕人的故事

 

我國高中時很喜歡歷史,或許因為如此,我很喜歡去看5年前或10年前財經雜誌寫的事。回頭去看歷史,你會發現有些事當下大家覺得很重要,如10年前的ECFA,如今看來當時很多人的警語好像也沒那麼嚴重;或是十幾年前聯電宣稱會超越台積電,如今台積電連屌打都懶得打了。

 

有人說歲月是把殺豬刀,也有人說歲月無情,我倒覺得回顧歲月反而是一種刺激自己醒思的好工具。

 

拜演算法所賜,最近我在Youtube上看了一些紀錄片,是一些導演拍攝特定人在幾年前和幾年後的不同,這也讓我想起了8年我曾寫的四個年輕人的故事

 

隨著時光流逝,當年的四個年輕人也從那時的28~33歲,變成了如今的36~41歲,多數人都結婚生子了,相較當初工作不久對未來的疑惑,多數人都有了一定的事業穩定,只是8年後再回頭,當初的煩惱似乎依舊。

 

就用這篇來回顧和比對當年的四個人如今的情況和他們的煩惱吧! 順序依然如8年前相同。

 

8年前抱怨著香港高房價和想移民的A 先生,8年後依然住在香港。這8年他依計劃和女友結了婚,然後咬著牙在市郊買下了一間房,目前有個5歲左右的女兒。

 

一如8年前,他不滿當前香港的高房價、高物價和隨處的中國人改變了他從小印象中的香港,但和很多香港人一樣,罵歸罵,去國外繞一圈,想想還是香港最好!

 

原本他的想法很香港,就是想辦法賺錢最重要,但有了小孩後,特別是去年的反送中事件後,久藏心中的移民念頭又再次被燃起,他希望小孩不要受中式那種洗腦式教育下長大。

 

近期知道英國要放寛給香港居民海外英國國民護照(BNO)的消息,讓他很開心,但回頭想想,自己的年紀卻很尷尬,他已經不再年輕了。除了要離鄉背景在異鄉重新開始,也要考慮能不能在英國找到一個合適的工作? 想來想去,這讓他原本的熱血又頓時猶豫了起來。他很感嘆,明明他就是個香港人,也愛香港,但就是要被迫選擇要不要離開故鄉呢?

 

 

接下來再談談B先生,8年前的他已經轉成正職,而且有車有房了,而他當年的夢想: 一個月能有5~6萬以上收入,拜今年疫情所賜,居然意外達成了!

 

看似平淡的生活,不過B先生卻是過去8年起伏最大的一個。他曾經因為對自己未來很迷茫而出家了一段時間,然而不到一年再度還俗。原因也很簡單,原本他天真的以為佛門是清淨無爭的,人人潛心修行。等到真的踏進去後,才發現根本不是這回事,寺廟裡的鬥爭才是可怕。

 

他一開始因為長相算體面,所以被指派為大師父的司機,也見識到原本有這麼多名人都是大師父的信徒。本來自己還很高興,找到了一棵大樹可以安穩在這裡面過一輩子。不過待久了,他也發現這個體系和自己以為的,大家都是無欲則剛、潛心修行其實是二回事。大師父掌控的驚人利益和底下弟子為了爭寵的勾心鬥角都遠超過自己的想像,想了想還是還俗好了。

 

這波疫情初期,由於在家工作和上課造成二手電腦需求大增,除了正職外,B先生靠賣二手電腦還小賺了一票,第一次感覺到自己手上有些閒錢可以投資的自在,也覺得自己似乎也有機會可以交交女朋友了。

 

 

在中國的C先生是前幾天才和我連絡的!

目前他仍在同一家外商公司上班,2年前結了婚也有了小孩。曾經堅信中國房價不可能維持、早晚會崩的他,在婚姻面前還是低了頭,買了間約600多萬人民幣的房子,這對於他一年近50萬人民幣薪水的他還算是可以負擔的。

 

以他的年紀和收入,不管在中國或台灣毫無疑問都算是個人生勝利組。但和8年前一樣,或者和許多生處同樣環境的大陸人一樣,他依然覺得生活有著很多的壓力─就是來自同儕的壓力。

 

不管是真的還是吹噓,C先生覺得自己在同學中只能算中段後面,有些人因為在華為、阿里巴巴上班,有了上億(人民幣)的身價,有人靠投資比特幣身價上億,還有人只是因為家裡房子被拆了,政府補償的2~3棟房,身價就上億(中國叫拆二代”)。反正在中國,到處都有機會,也就到處都有傳說!

 

8年前一樣,他的苦惱就在於成功的壓力,從自己的位子往下看,他的收入勝過了純大多數的中國人,但往前看,前面領先他的也有一堆人,他很希望自己不要那麼愛比較,但現實世界裡的中國就是人人都在比較、人人在比炫。他很怕自己只要放鬆了,可能就要愈發落後了。

 

 

最後是D先生,他也結婚了,一樣有個小孩

一直在台灣和美國間遊移不定的他,最終還是選擇了美國。

3年前他和台灣認識的女友結婚了,也在美國一家新創公司找到了工作,看似生活終於穩定的他,還是掩不住內心裡想自己創業的夢想,只是看似遍地是機會,事情卻不如他預期的容易。還好公司是新創,產品尚未完全開發成功,所以他還能兼自己的事。

 

去年底,他和公司達成協議拿了一大筆錢離開,沒想到今年因為疫情,就業市場急凍,他反而變成居家男。和很多和他同年齡的人一樣,他看多了很多快速成功的故事,他也希望自己就是其中一個,只是當所有目光都投注在成功時,卻沒看到亮光沒照到的地方,是屍橫遍野。

 

D的壓力當然來自傳統的價值觀─你的年紀應該在上班,你的兄姊很優秀,還有你必須要能養家..等。想想自己,大概目前也只能先靜觀其變了!

 

 

我當初會寫這四個年輕人的故事,除了他們年紀相近,四個人也恰好分處香港、台灣、中國和美國四地。8年前的壓力,8年後來看似乎還是一樣的,抱怨房價不合理的,最終還是走向了現實,茫然的人繞了一圈依舊很茫然。

 

我相信本blog讀者很多就是這種30-40歲的人。我自己經歷過,當然知道這個年紀的尷尬。往前看,目前的薪水和資產當然要8年前或初入社會時好很多,但相對的,自己早就不是當年那個可以燃燒青春,只要看到機會就去試看看的年代了。

 

往後看,自己還有個10幾年的房貸要揹,離一般人所謂的成功或財富自由還很遠,所以很自然的會想透過投資或是跳槽,讓自己的身價和資產再高一點(或是負債能低一點),還沒買房的,成天抗議高房價、社會阻礙了年輕人,買了房,依然覺得公平正義很重要,但可不希望房價崩盤,但相同的是,對於成功的焦慮和說不出口的…….能不能從爸媽那裡再挖一點。

 

如同8年的四個年輕人的故事一樣,我只是把身旁人的故事寫出來,倒無意去評斷誰好誰壞,反正這就是個故事,而且雖然各有不同背景和地域,但其實大家煩心的事都差不多。或許再過8年,我們又可以再回溯這8位青壯年歩入中年的故事。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