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0日 星期四

推薦書─舞弊現形課

推薦書─舞弊現形課

 

和其他的blogger 不太一樣,我很少推薦書,理由很簡單─我不喜歡看書。相較於用冗長的文字來敘述1~2個理論的書,我更喜歡具即時性的財經雜誌。當然,你可能也看過有幾本掛我推薦的書(一年大概有2),不過憑良心說,這大多都是因為交情不好,意思拒絕…..~我是說…..因為交情,不好意思拒絕。

 

既然如此,那又怎麼會想推薦這本書呢? 答案也很簡單,這是本我可以輕鬆看完,而且覺得有所收獲的書。

 

從書名上看,這本書談的是企業舞弊和防弊,感覺起來,內容如果不是長篇大論,讓人望而卻歩,不然就是鉅細靡遺地談查弊過程,除了特定人可能會有興趣外,對一般人來說,大概就是闗我屁事…….至少出版社寄給我初稿時,我真的是這樣想的。

 

不過這本書真的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有趣!

 

為什麼我覺得這本書好呢? 說白了,就是這本書的章節安排就是我最喜歡的模式。本書大多數章節都是先以一個台灣本土案例作演示,然後再從經營者的輕忽、舞弊者的心理、制度面的死角、甚至是法律的漏洞….等,來說明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

 

這從情感上,會讓讀者就先有感覺要談的這件事,其實是和你相關的,這和一些純講理論的書,從頭到尾都用制式的專業文字來敘述艱澀的理論很不一樣。

 

另一個我想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是出自對台灣財經書的憂心

誠如我在本書的推薦序裡寫的,我覺得台灣這些年出太多這種我靠股市賺10的書。我並不是說這種書不好,書會一直出,代表著市場就是有這樣的需要,也代表大家都期待能像金庸武俠小說裡的那樣,學到一套獨門心法還是不小心吃到什麼,馬上就從魯蛇一條翻身成大俠。

 

只是,在這一大堆實用書的背後,反映的其實是談理論或談制度的書愈來愈少。

 

這種書很少嗎? 或者我該說台灣的作者很少,這種書的作者絕大多數都是來自外國,書裡寫著抝口的名字,喬治 卡班森,談這位大哥在美國制度下所碰到的問題,或是北京的李冰是如何牛B地在狼性中國中突圍而出。看看書店裡,台灣人出的都是教你如何快速致富,真正談制度、談管理的都來自台灣以外,這真的是你想要看到的嗎?

 

那為什麼出版業不想出這些財經偏屬特定領域的書呢? 理由也很簡單嘛,因為這種書一向賣不好。那為什麼這種書會賣不好? ~我家有超過10本的公司治理相關書籍。坦白說,除了我自己的書,沒有一本我可以從頭到尾看完的,而且你別忘了,我是對公司治理有興趣而且有一定了解的人。

 

Anyway, 我想說的是,這其實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當出版社看到一個不知名的作者,送來財經非快速致富類型題材時,他會依過去經驗,直接傾向拒絕,包括我自己和本書作者高智敏其實都碰到同樣的情況。

 

所以真實的情況是,當你看到台灣這類型書主要作者都來自國外時,一種原因是本地作者真的寫的很爛,另一種原因是就算你寫得好,但受前者的影響,出版社也不想出。

 

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覺得有一種義務去鼓勵台灣本地的創作者(我是說,真的寫得好的那種)。所以當你花2~300元去買一本書時,其實你也在傳遞給出版商一個訊息,不妨去投資一下本地的作者,只要書夠好,還是可以賺錢的,而不必每次都只能抱著創造影響力還是什麼企業社會責任這種鳥理由騙自己。

 

附上本書的連結和封面圖:



 

雖然我喜歡此書,但我並不鼓勵你盲目的去買書,畢竟每個人觀感不同,我覺得這本書不錯,說不定對你來說是本爛書。不過我建議你不妨到書店去翻看看,如果覺得不錯,也希望能給台灣作者一點鼓勵!

 

 

 

 

 

 

 

 

5 則留言:

  1. 康友是Deloitte簽證,作者任職Deloitte..... XD

    回覆刪除
  2. 很喜歡您兩本書"公司的品格1+2"也都有買 看到您推薦的這本也秒訂了 確實好看!!實在應該多多推廣 讓廣大菜雞們知道世間險惡!!

    回覆刪除
  3. 今天有機會看完了,google play books買的
    這本書我覺得最大的價值
    是類似
    財報就像比基尼,露出來的地方很有趣,沒露出來的地方,就更有趣了
    (書中也引用這句,而把財報改成統計學)

    我們看新聞,只是霧裡看花,知道「發生」什麼弊案,幾億幾億的,這是露出來的

    而那些沒露出來的,往往更精彩。這本書的價值,就是把新聞沒寫的,那些難懂繁雜的法院判決書做結論整理,包含前因後果以及防弊流程。讓我們回想當初轟動的弊案,背後是什麼邏輯。
    算是完整地把一個案件,整理得清清楚楚又白話。值得一讀

    作者本身也有部落格,值得追蹤。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