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8日 星期五

怎麼樣培養獨立思考



怎麼樣培養獨立思考

 

這篇我本來打算要寫沒人要看的公司治理講座,不過意外收到一封讀者來信,所以改寫這個主題。

我大概每一年都會收到1~2封來信,問我怎麼養成不同的思考模式,以致能針對一些事情做出分析。

 

這種問題看似簡單但其實很麻煩,主要是渉及到個人的成長過程,所以我只能說,有興趣的人麻煩請上博客來預購下個月要出版的 “The Story of Mine~Russell Fantasy”
 
(~沒有這本書啦,這是亂扯的!)

 

如何培養不同於一般人的思考模式的? 我想了想,應該有以下三個方式:

1.      透過寫作整理和健全自己的思緒

2.      養成自己挑戰大眾思維的習慣

3.      多多閱讀相關文章

 

先談寫作這件事

從小我就被認為是一個很會說話的人,但至少在我人生的前35年裡,從來沒有人認為我是一個很會寫作或是很有獨立想法的人,換句話說,我對事情的思考能力和寫作能力主要都是靠後天培養的,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這篇文章值得和大家分享的原因。

 

我大概是10年前開始寫blog,至於為什麼會寫blog? 這是一個很長的故事,在此先不談。或許你會想,很會說的人一定也很會寫,事實上,這和古人認為忠臣出於孝子之門或是拔掉獅子的鬃毛 掉落的頭髮自然會長出來一樣,這是個完全沒有事實根據的說法。

 

相反的,很會說的人要去寫反而是件很痛苦的事。因為會說的人往往思緒很快、性子很急,靜下心來寫反而很痛苦。現在的我依然如此,和我熟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如果我在line回中文,就是我坐在電腦前,如果回英文,就是我人在外面,因為我沒有耐心用手機的手寫功能寫超過5個字以上。

事實上,如果你回頭去看我很早期的文章,你就會發現裡面錯字連篇,因為當時的我寫完PO文後,連自己不敢回頭去看自己寫了什麼。

 我之所以寫下這段,就是讓有心效法的人知道,文章寫一半寫不下去,不知道自己到底寫了三小,甚至根本不敢去看自己的文章,這都會是你必經的過程。
 


而很幸運的,如同你煮了10年飯後自然就會煮得有模有樣一樣,目前我的打字速度和思緒一致,而文章內容也比較像樣了。




為什麼我會把寫作放在培養思考能力的第一項? 因為你會發現要寫好一篇文章其實是有一定條件的,除了敘述要有條理,你的思維必須要更廣泛更深入,例如之前的大同事件,如果用說的,大概就是大同嘛 不意外,或是反正就是焦土作戰,大概30秒就可以講完,可是當你預期要寫3~4頁的文章時,你就會發現你要填補的空格還很多,你自然而然要去想更多的資料或更多的可能及面來支持你的論點。

這也是支持我一直寫作的原因。我在這個blog講過很多次。我寫文章不是為了出名,更不是想救世,我只是想紀錄我當下的想法,所以我不太在意每篇文章的點閱率,或是即便是我文章內容寫錯了我也不想去刪除。

 
而對現在的我,寫文章還有另一層意義,目的讓我的頭腦保持銳利(Keep my brain sharp),所以我會儘可能讓自己1~2週就寫一篇。

對於有意想要練頭腦的人,我真的覺得寫作是一種很好的模式。

 

第二個是挑戰讓自己有與眾不同的想法

我不否認,這一點和我天生反骨有關係。大學時代,大家在研究如何讓稅制公平,我最喜歡的就是研究逃稅的手法。或許因為如此,人家在講事情,特別是所謂一些號稱大師的人在講一件事時,我不見得會聽他講什麼,反而是習慣地想找出他論點錯誤和矛盾之處。

 或許每個人性格不同,但我仍覺得這是個可以被訓練的模式,特別是在今天的藍綠對立的台灣,要訓練自己反向思考其實並不難。例如 如果你是支持綠的,那當有特定事件發生時,你就看中天、中時怎麼說,然後不要急著寫文章,先用條列的方式舉出自己的反駁意見,再去看三立、自由針對同一件事怎麼說,再把你最早條列的想法比對不足之處,這樣訓練個幾個月,應該很快就能讓自己思緒變得更廣更深。
 

等你自覺完成了第一階段,你甚至可以再反過來,在下一次事件時改變自己的立場,去試看看如果你是藍的,你應該怎麼樣去反駁,這樣交叉幾次,應該你的思維就會很強。


 
如果你還是沒有頭緒的話,我覺得最近高雄市捨棄五月天改找白冰冰或是張琍敏這些老藝人來代言,在網路上引發一陣躂伐,你就可以試看去想想,如果你是高雄市政府,你找這些人可能的原因有什麼?

 

第三、增加自己的閱讀

我老爸以前曾經告訴我聰明的人是靠閱讀增進自己 次等的人是靠聊天 最笨的人是靠自己的經驗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我把閱讀放在最後? 理由很簡單,因為我不喜歡唸書。
 


或者精確地說,市面大多數的書都寫得讓我很不想讀。但這不表示閱讀這件事是錯的。因為只有閱讀才能讓你接觸更多的資訊、了解更多專家的想法(雖然台灣財經新聞裡很多掛專家、甚至大師的10個有9個是鬼扯蛋,但不表示你該拒絕的那少數的那一個)

 
當然,閱讀不是什麼都看,這反而會讓你失焦,就選你有興趣去鑽攻就好。例如我有興趣的是財經,所以每天我有固定收看的財經資訊。而我前面談的寫作也是幫你尋找知識的管道,因為在寫作的過程,你必然會發現自己特別想知道什麼事,就像某位智者的名言: “沒有什麼比在你餓到哭爸時 送上的食物更好吃的” (不用google了,這是我自己編的). 在你最知道時找到的資訊正是你最能學習到的知識,而拜google所賜,這件事比容易多了。

 
例如最近台灣媒體在用壽險匯損2200億的驚人數字讓大家覺得驚恐時,我就會想知道,這2200億到底佔壽險投資部位的百分比是多少? 2200億這數字看起來很驚人,但或許佔壽險投資部位並不大。(答案我不知道)

 
再者,我會聯想到美國,你或許知道美國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是BlackrockVanguardFidelity這些,這幾家公司管理的資產(AUM)都超過1兆美金以上,可是美國最大的人壽保險公司是誰 你知道嗎? 我本來以為是AIG,可是剛剛GOOGLEAIG連前5名都排不上。如果你和我一樣,熟知美國的資產管理公司,卻對壽險公司不太熟,那就表示美國壽險公司相較於資產管理公司相對影響力和管理部位較小。那你不會好奇,台灣人主要把錢都交給壽險公司,可是美國人卻傾向交給投資公司(像投信),這當中差別的原因是什麼?

是因為台灣的投信太不可信、是因為投信規模太小? 台灣人懶得動腦? 還是台灣的上市櫃公司,制度面讓人不願意去投資?


以上這些我目前都沒有答案,我只是利用這個機會展示一下我看到一則驚悚新聞時我的直覺反應! 而接下來,我會做的事就是針對我以上的疑問找出答案,然後在本blog寫出想法。
 
最後,總結一下這篇:

 

如果你有心,我建議你應該永遠抱持對新聞質疑的心(以台灣新聞的水準,這件事一點都不難)、找出你有興趣的題目,試著寫下你的論點,再用搜尋其他意見的事件,去回頭印證和檢視自己的論點,然後修正自己的意見。

 最後,多一點聯想力和幽默感,如果你希望別人也有興趣想看你的文章的話。
 
希望這篇我回答了發問者和未來及以前發問者的疑問


 

 

6 則留言:

  1. 感謝分享,這篇文章很受用,也希望可以看到公司治理的系列文章趕快出爐,謝謝

    回覆刪除
  2. 感謝分享,非常受用,期待能再讀拜您的新作。

    回覆刪除
  3. 謝謝分享~~因為我就是很難有獨立思考,特別是在某國的台灣分公司待久了之後...(做就對了,別問為什麼...)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