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6日 星期五

台灣出了什麼問題?


有人大概是看到了之前我寫的2015美國行心得, 寄給我這個


2.      另一個是同一篇美國心得文中提到的, Chase 銀行要全面更換新一代的ATM.屆時每家分行再砍二個櫃檯收納. (ATM 及Chase 未來分行介紹 http://tinyurl.com/ogfauzd). 這裡面的未來指的不是什麼2030年, 而接下來的1年. 到時Chase分行(或我猜早晚所有美國銀行的分行)的情況. 為了怕你看到英文就皮皮挫或就是懶得看英文, 我來歸納一下, 未來的銀行分行你會看到:
1. 提款機比人多, Banker(作開戶、放款、信用卡申請, 理專) 也比櫃檯出納的人多. 
2. 原本現有一家分行有5~6個人, 會變成4~5個人.
3. 去銀行提款, 提款卡不再是必要. 智慧型手機+App就可以操作ATM
4. 分行會花更多精力在創造獲利的業務(就是Banker在做的事), 而讓機器來取代服務性工作 (櫃檯Cashier在做的事)


所以當台灣的銀行在落後美國十年,客戶”終於”可以不用寫存提款單和帶存款簿在沾沾自喜邁入所謂Bank3.0. 美國的銀行又再一次往前邁了一大步。


為什麼去銀行辦事存褶是必需品? 為什麼要寫一大堆提款單、存款單? 為什麼修改/新增什麼資料除了填表還都要重新影印一次身份証? 我在這個Blog至少8年前就問過這個問題了. 我常在想, 如果8年前或10幾年前美國和中國的銀行開始不用存褶,甚至是逐步無紙化地廢除存提款單,而台灣銀行選擇了不這麼作, 那一定是台灣的銀行高層看出了這樣的作業模式可能會出問題。反過來說, 等到8~10年後台灣的銀行也開始這麼作了, 除非可以證明這幾年有什麼突破性的技術改變了這些問題,否則不是證明台灣的銀行高層都是群不知上進食古不化的傢伙嗎?

這個情況不只是銀行,而是在今天台灣愈來愈多地方隨著可見 許多在美國、甚至中國常見的創新,在台灣不是因為政策干擾就是企業無意投入, 結果弄不太起來,然後被很多大老闆酸, 台灣市場就是太小所以搞不起。

台灣真的因為市場小所以很多東西搞不起來嗎? 我舉二個我一直認為台灣財金領域先賢作過很了不起的系統, “財稅資料中心和金融資料中心(現在叫財金公司)”. 金資中心是在幹麼? 就是台灣每個人所有和金融機構打交道的資料, 包括那怕你只是用ATM提款,全部資料這裡都有紀錄。所以透過金資中心,政府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一個人的資金流向和金融往來,而這個系統是民國73年作的, 距今30多年前。還有一個很屌的叫財稅資料中心,這是把全台灣每個人名下所有財產、歷年稅務資料全部統合起來,所以政府想知道這個人有沒有脫產、有沒有逃稅理論上透過這個系統就可以勾稽(早期還不流行海外投資這回事), 你知道這個系統是哪一年作的嗎? 答案是民國57. 在那個電腦可能還是鳳毛麟角的年代,就有官員想到了這件事。

這很了不起嗎? 也還好啦, 因為台灣小嘛. 同一個時間或是即使再過20, 同樣的事美國或中國要做是完全不可能的任務。可是今天的美國和中國都做到了,你知道的, 主要是因為電腦功能愈來愈強大所賜。同樣的道理, 台灣以前線上購物可以作到24小時宅配, 但國土廣闊的美國完全不可能。但是拜科技所賜, Amazon.com 已經開始要試著讓貨品可以24小時內送抵美國本土大多數的角落。再一次, 拜科技與投資以及不斷追求創新,大國化劣勢為優勢,而小國因為不長進 一直覺得現況很好, 優勢卻慢慢變成了劣勢。


這就是這篇文章想提的, “台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會啟發我想這件事, 其實是源於二年前我寫書時, 原本想嘗試一下委託書電子投票平台. 結果一連上網頁馬上砰出一個訊息 本網站僅支持IE瀏覽器”, 讓我望之卻步. 這個問題直到幾個月前才修好. 你要知道這個網站不是10幾年前的而是才做好3~4. 我在想集保公司難道從董事長到最基層員工都沒有人想過, 一個這麼重要的平台怎麼會只支援IE瀏覽器? 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經網友何岳峰發現.....嗯~作者你錯了...到今天還是只支援IE瀏覽器!)


在提到這個問題時,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公司治理中的接班人問題。傳統接班人問題講得都是接班人在沒有良好準備下接班造成的問題,但其實很少人談的是新接班人問題, 就是第二代不願意接班了, 所以老爸心想, “雖然林北75歲了, 但還是很健康, 那我就繼續作下去好了”, 可是這些人往往忽略了有些事是身體健康以外的問題心理健康。當一個人年紀愈來愈大, 他就不想改變,愈不想冒險. 所以我認為台灣今天的問題出在大老闆們年紀愈來愈大仍在位子上掌控大權所致。


但是我後來想想也不對啊, 像富邦的蔡明忠、蔡明興兄弟連60歲都不到啊, 而且他們旗下除了金融, 還有台灣大哥大, Momo購物, 他們應該不會不知道科技對創新帶來的改變吧? 也是我也沒看到富邦銀行或是其他事業體有什麼太多的創新. 問題出在哪裡?
 

於是我把問題再往下推一層. 也就是公司高階經理人. 似乎答案更明確了一些。從另一個角度看, 很多公股銀行的董事長、總經理也同於私人公司裡高階經理人。

你可以想看看, 如果你是一家大公司的高階主管, 你想要的是什麼? 升遷、更高的薪酬或者是….保住自己的位子? 沒錯吧, 如果位子保不住, 那什麼高薪福利都是假的. 這種情況在景氣不好時特別明顯。那麼要怎麼保住自己的位子呢? 努力改革創新, 以績效贏過競爭者? 這是企管教科書教你的. 或者現實一點…..在犯錯最少之下, 績效比對手好(一點點)? 在這個前提下, 改革和創新? 萬一失敗了怎麼辦? 萬一在這個過程中, 造成客戶不滿意而離去怎麼辦?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緊盯對手, 只要你不做, 我也就不做. 或者是等這行的龍頭作了, 我看看結果還不錯, 我再開始作,講得好聽一點, 這叫觀望市場反應,避免公司資源浪費。結果你猜大闆們信不信這套? 他們信了。相反的, 一旦某家開始動了, 而且效果還不錯, 緊接的就是大家都搶著做,結果大家都做一樣的事怎麼辦? 那就是殺價、拼優惠來吸引客人. 在過去很多的例子, 像是開戶送電腦, 還是推信用卡, 作資產管理都差不多是這樣。


另一個造成台灣企業高層(或經理人)不願作創新或效率化的原因,就在傳統兵將關係。什麼叫兵將的關係? 就是要有兵才有將. 你看看國軍精實案砍了多少將軍就不難理解了。當一家企業中, 你手下有5~30個人, 你可能是襄理或副理. 如果手下管30~100人你就是經理或協理依此類推, 管的人愈多, 你的職位愈大. 反之亦然, 管的人愈少, 你的職位就愈低, 薪水也自然下降。所以呢? 上位者當然希望下面的人愈多愈好,如果效率化了, 不就代表著這些人一半以上要走路了? 那麼最終要走的人會變成我。所以呢? 明明透過科技可以3個人作的事, 我就要以避免失誤為由, 弄成10個人來做. 事實上作事的還是那3, 剩下的7個人都是在做稽核。更好笑的是, 很多時候為了證明忙不過來,人力已經極度精簡了. 上面還要故意找一堆研究或是開一堆會叫下面人做. 結果這種文化一層傳過一層, 最終全公司的人都在裝忙。很多時候你會看到公司晚上七點多了一堆人還留在辦公室. 好像很忙, 可是仔細看看,要嘛不是在開會不然就是在寫工作日誌, 為的都只是讓上級長官知道你在忙。更多的人是明明沒事卻要硬在裝忙, 其實只是在上網打屁,為的只是一個可笑的理由: 公司文化. 長官沒有走, 你不能走. 否則人家會以為你很閒。 最後的結果是什麼? 台灣人工作時數世界第一。可是這個世界第一工時有帶來任何真正的業績或經濟突飛猛進嗎? 其實沒有. 因為多數額外工時還是在作和業績成長不相干的事. 這只是一個從上到下大家共成的錯置文化。

更鬼扯的是, 很多長官都告訴下屬, 這是老闆的要求. 我當過老闆啊. 作為老闆其實最希望的是員工在正常工作時間(甚至更短)達到他的要求. 他並不希望員工加班啊. 因為加班會帶來很多額外的費用. 可是就因為高層希望讓老闆看到人力不足的現象, 結果全公司的人都迫參與這個騙局. 而可憐的老闆卻要揹上黑鍋。
 

可是為什麼老闆沒有查覺到這些問題? 其實就是我前面講的接班人問題2.0. 台灣很多老闆其實都很老了, 早就失去那種和現場員工一起同甘共苦的精神了. 不管知道不知道下面得力助手在背後搞鬼, 多數老闆想的都是,我想要保有我現在的生活,我想用更輕鬆的方式賺錢. 至於公司營運, 只要能維持一定水準, 每年有固定利潤就好。於是老闆把更多時間和精神花在炒地皮、炒股票、搞掏空這類easy money 上頭。也因此你會一天到晚看到工商大老們跳出去駁斥政府的打房政策或是勞工福利政策。因為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他的財富。
 

昨天麥當勞撤出台灣事件引爆很多專家們的討論. 同樣很多大老們說, 這是台灣的警訊, 反映出台灣薪資、租金和勞動成本不斷上升的惡果。還有人說, 這是土地合一稅造成以真正獲利來自不動產的麥當勞決定退出台灣.

看到媒體剎有其事的把這些言論刊登出來, 我差點笑出來.  , 講得好像美國麥當勞總部還是CEO還真的研究過台灣二稅合一制還是人口紅利消失之後, 認為台灣房地產長期看空所以決定撤出。有興趣的人不妨統計一下, 台灣麥當勞一年營業額到底佔麥當勞全球營業額的多少? 如果有5% 我想就要偷笑了(經網友Deimos Jang計算. 頂多是2.46%, 數字在下方留言中).

麥當勞會撤出台灣的理由依我看很簡單. 就是標準美國商業思維. 當業績及獲利下滑時, 就檢討整個生產/銷售鏈, 然後把最差的那一端砍掉或外包出去. 這就是為什麼Nike 只作行銷, 把生產和設計全部外包出去的原因。在此之前, 美國第二大漢堡店Burgking(我不知道現在還是不是第二)就是如此, 把全部直營店改成加盟而獲利/股價大增. 所以當麥當勞今年第一季業績大幅下滑換上新的CEO, 他的作法自然也是如此。
 

那為什麼要先砍台灣呢? 首先, 台灣是麥當勞少數直營店遠超過加盟店的地方. 另一個原因我猜應該和我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講得差不多, 那篇文章說很多跨國公司裁員, 台灣通常都是第一個被裁員的地方. 理由很簡單, 因為台灣是這些地區中裁員最容易、員工抗爭最少的地方。至於麥當勞是不是這樣, 我就不知道了。


Anyway, 麥當勞事件再一次告訴我們. 台灣很多工商大老嘴砲能力真的比他的經營能力強多了. 幾乎什麼事都可以扯上打房、稅太高、勞動成本太高這些議題. 台灣為什麼今天會變成這樣? 看看這些大老闆們, 你大概也就不意外了。

10 則留言:

  1. > 原本想嘗試一下委託書電子投票平台. 結果一連上網頁馬上砰出一個訊息 “本網站僅支持IE瀏覽器”, 讓我望之卻步. 這個問題直到幾個月前才修好.

    有修好過嗎? 我用 Chrome 還是不行呀?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上次和一位大長官談及這件事, 他表示不可思議...沒多久集保公司就宣佈跨平台電子投票成置完成. 我還以為......
      沒想到我剛連上去....嗯...你說的是真的...真是X的
      電子投票平台 https://www.stockvote.com.tw/evote/login/shareholder.html

      刪除
    2. 2018年還是IE限定開啟電子投票,不過多了用手機電子投票功能。

      刪除
  2. 依照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life/20150625/635238/
    提到「台灣麥當勞近四年每年營收逾一百七十億元,去年更逼近兩百億元」,那算新台幣 190 億好了。另外依照
    http://world.yam.com/post.php?id=4181
    提到「2015年第一季麥當勞全球收益是 59.6億美元,去年全球總收益是 270億美元。」

    以 1 USD = 30 NTD 計算,(190 億 NTD / 270 億美元)/100 = 2.3%

    不到 5% 呢。就算用 200 億 NTD 下去算也才 2.46% 而已。

    回覆刪除
  3. 關於經理人造成的各種問題,這篇文章與您有異曲同工之妙:
    http://shukaiyang.myweb.hinet.net/articles/inefficiency.htm

    回覆刪除
    回覆
    1. Hi Chih-Chieh Chang: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篇文章. 寫的比我詳盡多了. 不過真的很多觀點雷同. 我想對於台灣職場觀查看到的就是這樣吧.! 多謝分享. 我晚一點再仔細閱讀

      刪除
    2. 剛仔細看了一下 真的和曾銘宗去英國一樣 嚇一跳. 除了內容差不多, 連舉例都差不多, 只是用字的不同. 但這篇文章真的是我下午自己寫出來的..

      刪除
  4. 之前把所有信用卡自动扣款都绑在兆丰,兆丰的自动存款机设计真的该好好改一改,要先输入存多少钱,然后机器点钞辩识,这输入要存多少钱的意义到底是啥,多此一举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