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9日 星期二

你的錢是他的武器(上)

你的錢是他的武器(上)

 

好像是今年初吧, 商業週刊推荐了幾檔2013年的潛力股. 坦白說, 我已經不太注意台股了, 很多新公司我也不認識. 但是當我看見其中一家被推荐公司是中國人壽時, 我下定決心我再也不要續訂商週了.

 

我跟中國人壽沒有什麼仇, 更不是像有些人只要看到”中國”二個字就起乩. 這一切只是源於我目前正在寫的教案, 辜家二少如何運用中壽資金入主開發金.

 

如果你的年紀超過35歲, 你應該知道當年的中華開發有多風光. 不要看它現在股價長年龜縮在7~9元. 當年的開發股價挾著高科技的風潮在1990年代初期曾經一股破500元過. 之後也幾乎是年年配股3元以上. 在當年, 理工科第一流人材進竹科, 商科的第一志願就是中華開發. 我好像之前文章寫過, 當年能進中華開發上班的基本上只有二種人, 不是你很厲害, 那就是你的爸爸很厲害.

 

中華開發最早全名是中華開發信託. 屬於台灣早期的金融機構, 在1959年由行政院的安定基金和世界銀行合作成立. 那時候的台灣資本缺乏, 因此中華開發成立的目的, 就是以政府的力量, 配合政策用長期資金投資和融資給一些潛力企業. 你大概可以想見, 裡面的人就像一些你可能看過但從未打交道的一些進出口銀行一般, 就過著一般公務員的生活.

這一切因為1980年代後期Compaq開始將電腦硬體轉包到台灣, 引爆了世界個人電腦風潮後都變了. 台積電、聯電…等一票本來賠了一褲底的電子公司搖身一變成為了科技新貴. 更遑論竹科一堆新創公司. 這讓中華開發這個當初配合政策投資而持有一堆電子公司股票的信託投資公司也連帶水漲船高. 更厲害的是, 科技業的影響力愈來愈大的同時, 中華開發因為投資的很早, 除了靠上市賣股票可以大撈一票外, 往往都還握有這些公司董監席次, 這種當時持政的國民黨而言, 當然是不能放過的資源.

 

1992年國民黨指派台灣綜合研究院院長劉泰英出任中華開發信託董事長, 並於隔年成為國民黨投資事業管理委員會主委, 挾著當時總統兼國民黨主席李登輝的信任, 劉泰英成為了台灣財經國師及”大掌櫃”. 所有投資案(和女人)爭相湧入開發信託以求能獲得”泰公”的青睞. 泰公成為了台灣真正的財政部長兼經濟部長兼經建會主委. 常常這些人不懂事, 講了泰公不愛聽的話, 泰公馬上在電視上一反駁, 這些部長什麼的馬上縮起來修正, 屁也不敢放一個. 也因此, 當年的財團要借貸或申請什麼優惠, 人人都知道最好的辦法就是找泰公.

 

這種爽日子過了幾年, 中華開發碰上了二個轉戾點. 首先是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隔年的台灣本土型金融風暴, 國揚、東帝士、國產…這些持有黨證, 國民黨友好的財團一個個中箭下馬, 中華開發當時總經理胡定吾說, 因為中華開發不做放款所以受傷很輕(天知道, 那些參與的投資案受傷重不重). 但不管如何2000年的高科技泡沫.com破裂就真的是給中華開發重重一擊. 再加上過去幾年年年的高配股, 中華開發的股本早就是台灣金控中的前三名了, 但是盈餘卻跟不上. 造成了開發的股價直直落. 這是中華開發的不幸, 不過對泰公而言最不幸的事應該是萬年執政的國民黨居然下台了.

 

中華開發對國民黨扮演什麼角色, 當時全台灣的人都知道. 自然是民進黨第一個要修理的對象. 這時候長期和泰公不對盤的開發金控總經理胡定吾主動向民進黨輸誠. 因為胡長期以來一直是開發金真正的操盤者, 因此綠營心想就結合胡的力量來拿下開發金. 結果沒想到, 等到了開發金董監選舉前夕, 當時被趕出國民黨的李登輝找上陳水扁, 告訴他自己離開了國民黨後需要有新的政治舞台, 所以請綠營不要斷了他的金脈. 就這樣, ”號稱”台灣民主之父和”號稱”台灣之子的二個人達成了協議, 維持劉胡共治, 官股把所有委託書交給劉泰英來支配.

 

選舉的結果不意外, 泰公大獲全勝拿下2/3席次. 但是結局卻很意外, 泰公不知道是晚上酒喝太多還是對胡背叛他真的太不爽, 當選後直接要胡主動辭職. 這很明顯違背了當時的協議. 當然, 這也讓宗痛大人覺得自己被耍了. 於是要求檢調加緊追查泰公任內一堆狗屁倒灶的案件.

2003年因為新瑞都案..等劉泰英被判入監服刑, 當然也被財政部解除開發金的職位. 臨行前, 泰公派發揮最後的影響力, 選出了不到30歲的美女陳敏薰擔任金控董事長, 而胡定吾則是回鍋擔任旗下主體開發工銀的董事長. 陳胡二人人前笑嘻嘻, 背後則是拿刀互捅. 很簡單, 因為隔年2004年又是三年一度的董監改選, 沒有了泰公, 一切又是重新的開始. 只是二個人都沒想到, 還有一頭狼同時也盯上了這塊肥肉 .

 

談一下開發金控的股權結構. 這家公司長期被歸類為國民黨黨營事業. 但其實國民黨也沒有多少持股. 反正在黨國不分的年代, 黨主席就是總統, 一聲令下財政部長或經濟部長也是乖乖地國有企業或銀行持股交給黨來支配. 就這樣開發金沒有控制股東. 最大的股東居然是旗下的開發工銀, 因為合併持有金控近7%的股權. 接下來是公營行庫全部加起來約有8%. 除此之外, 包括陳敏薰家族, 沒有一個持有1%以上股權.

 

在大家都沒有股權的情況下, 決戰的重點就在委託書! 依當時金管會公告的”委託書使用規則”第6條規定, “持股一年以上, 並持有超過10%股權股東可以委由信託業或股務代理機構進行”無限徵求”.(第6條). 反之, 持股千分之二或超過80萬股股東則僅能進行”有限徵求”, 每一戶股東最多只能徵到股權的3%.(第20條). 簡單的說, 除非勢力的結合, 否則沒有一家能獨力進行無限徵求委託書.

 

從數字上來看, 裡面最有优勢的就是官股, 因為持有8%, 第二個是開發公司派因為可以掌控子公司持有的7%股權. 第三個是浮上檯面的中信辜家持有6%.

 

這時候有一個人高舉的公司治理的大旗, 帶著聖潔的光輝站了出來. 他就是當年的財政部長. 他告訴大家, 我完全是從開發金控股東的立場著想, 從公司治理角度, 開發金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控制股東. 因此誰持有的股權多, 我們就支持誰.

接下來呢, 財政部開始運用”道德勸說”(很令人激賞的文雅用句)要求開發工銀持有開發金股權必須中立.(當時法令尚未修改). 這時陳胡二個人才驚覺事情不對, 於是二個原本對立的人反而聯合起來要向外來入侵的辜家宣戰.

 

當時公司派指責市場派最主要的就是辜家宣稱持有6%的股權, 其中有2.67%是由旗下中國人壽以一般投資名義買下. 這是什麼意思呢? 因為壽險公司涉及的資金一方面非常龐大, 時間也多半很久, 一個保戶從投保到真正得到壽險公司保險金可能都是十幾年後, 一旦壽險公司出問題影響層面很大, 因此主管機關對於保險資金的運用有很嚴格的限制. 主要規範在保險法第146條中. 其中投資股票規定主要在 146-1 和 146-6.

 

這二者的區別, 146-1講的是像短期投資, 也就是壽險公司像你我一樣進股市賺價差或股利, 所以規範很簡單, 只能買上市櫃公司(考慮流動性), 買單一一家公司不能超過總資金5%, 不能持有超過這家10%股權. 反正短期投資嘛, 情況不對隨時可以落跑. 至於146-6講的是以持有經營權或建立策略聯盟這種目的的投資. 在這種目的下, 股價的波動自然不是重點. 但相對的, 因為投資金額大, 持有時間長, 相對風險也高, 所以這類的投資都要先經主管機會核准, 而且投資金額不能超過資本額減累積損失後的40%.

 

那你猜中壽買進開發金是哪一種? 我覺得是後者146-6, 開發金公司派也是這麼主張. 但是我們財政部說中壽以146-1之名買進開發金行146-6, 沒有錯. 沒有違法.

 

好了, 吵也吵過了, 是該來喬事情的時候了, 財政部長於是找了陳辜二個人來喬席次, 希望大家以和為貴共同來徵求委託書. 於是呢, 會中作出了結論, 在開發金21席董監事中, 辜家和官股各佔8席, 陳家1席, 其他民股4席.

 

“恁老師哩~給恁周罵莊孝維!” 我猜當下陳敏薰心中的口白應該是這樣. 不意外, 陳宣佈退出聯合委託書徵求. 採自行有限徵求方式. 接下來, 就是大家常見的公司爭奪戰. 二方相互登報接受媒體訪問罵來罵去, 各券商被迫選邊站…..

 

2004年4月5日開發金控開股東大會並改選董監事. 在兩派人馬不停以議事程序技術干擾下, 會議全程進行了12個小時後終於落幕. 在21席改選的董監事中, 政府持有的官股與中信集團聯合拿下14席, 成為最大贏家, 原任董事長陳敏薰家族則只取得4席. 其他3席則由其他民股代表取得. 在形勢比人強下, 陳敏薰黯然離開董座, 金控董事長由官股代表陳木在出任.開發工銀董事長則是中信集團的辜仲瑩. 形成官股與中信共治的局面.

 

<本來只是寫教案寫不出來, 一時想寫blog, 寫到這裡居然不知不覺也二個小時了, 手上還有正經的事要作, 只好先告一段落, 下一篇我再來談談我對整件事的看法>

 

 

 

 

16 則留言:

  1. 好文一篇,期待續集

    回覆刪除
  2. 比起你寫的東西,商週根本是政令宣導、心靈雞湯、有錢人名校生和你想的不一樣之類的垃圾

    回覆刪除
  3. 期待Rus大講故事...

    對了,Rus大 所編撰的教案,未來會有機會出書嗎?


    PS: 刪除線的真相,也應該%%辛辣的%%原汁原味的在書中重現。

    回覆刪除
  4. hi Wuuu:

    是的, 目前你看到的就是我正在寫公司治案教案中的故事.
    不過如果有一天你拿到書一定會很失望, 因為那是大學教材所以裡面非常保守
    這也是為什麼會有blog版的原因, 我受不了用這麼含蓄的方式來寫我看到的東西

    回覆刪除
  5. rus老師大大:
    有沒有考慮以一般民眾為對象出一本商普書呢?(既然有科普,那說商普也沒錯吧)
    擔心成本回收的話
    出電子書也不錯啊
    如果成真 我一定會花錢去購買的!!

    回覆刪除
  6. hi lingo:

    先謝謝你. 叫我rus就好.
    我寫書有其他目的, 倒不是為了賺錢. 就內容而言, 我相信應該會維持我一貫風格很易讀. 只是不可能像blog版裡面這麼麻辣而已

    回覆刪除
  7. 這種當時持政的國民黨而言--------可能是要寫"這對當時執政的國民黨而言"....很棒的好幾篇文章,深夜獨很痛苦,謝謝

    回覆刪除
  8. Hi 研究生的呢喃自語:

    不用太難過, 這些不過是台灣民主發展過程必然的經過. 就像你十年後回過頭來寫中國大陸的類似教案也必然是狗皮倒灶一堆一樣. 從正面想, 我希望這些東西可以更提升台灣股民的素質. 大家對上市公司老闆的作為有所抵制力量愈大, 這些人愈不敢亂來.

    p.s 我看了一下你對商務網站的分析 寫的很不錯

    回覆刪除
  9. Rus前輩:我想請教你是如何去獲得這些表象之下的資訊呢?
    這裡頭牽扯了許多有被報導出來的資訊,還有更多沒有被公開報導的資訊,要如何有能力把這裡串起來成為一個故事呢?

    我想讓自己有辦法告訴大家這些不公不義背後的故事,讓公眾的力量去牽制這些不道德的行為。

    回覆刪除
  10. Hi Lucien:

    謝謝你的稱贊. 首先, 這裡所有的資訊都是公開的, 像中壽仍持有開發金股數和成本在中壽財報上可以看到. 其次, 相關的議題一些媒體或是學術論文也有討論. 只是我們的媒體, 如你可以想見的. 要嘛可能有利益考量(公司威脅或收買)或是自身專業度不夠. 而學術論文則是喜歡動輒數十頁一大堆數據地討論一件事. 而我所做的, 不過就是融合二者, 再加上我自己的閱歷(我是中年大叔了)就成了你看到的結果.

    如果你也有心往這個方向走. 我可以給你幾點建議:
    1. 多閱讀財經資訊 養成對時事了解的習慣
    2. 找一個你關注的議題, 例如我在意政府財政和公司治理. 再就你關注的議題提出你的想法
    3. 開始練習寫作. 我這個blog寫了快8年. 初期的文章有可能文筆不通, 漏洞百出或思緒不周密..等. 但基本上只要你持續寫下去, 不但是你的文筆甚至是思考面一定有所進步

    只要有心 人人都可以成為食神....加油!

    回覆刪除
  11. 期待下集...^ ^

    回覆刪除
  12. Dear author
    Many thanks for such great article, and such great Blog

    回覆刪除
  13. 說實話,商周已經狗屁倒灶很久了......
    花錢買商周,不如拿去丟水裡,
    起碼危害比較小

    回覆刪除
  14. Hi Lysom:

    也不要這麼說啦, 商周還是我固定閱讀的刊物. 只是對我來說愈來愈像是個可以看完就算, 沒有必要保留的刊物. 我只是覺得台灣的財金雜誌自己要想清楚定位是什麼. 如果真朝向報明牌這種, 一方面說真的風險很大(沒人敢擔保穩賺的), 另一方面像商周, 自然你的讀者會期待的是, 你看見和那些喊進喊出的雜誌不同的論點. 但對我來說, 商週只是去找一些市場經理人把登在工商或經濟日報上的東西再來寫一次.

    Anyway, 這篇的重點在講公司治理啦...商週不是重點, 我只是剛好到期面臨要不要續訂, 而這篇讓我決定不續而已.不必太在意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