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給資本代言人的信

給資本代言人的信

 

剛從美國回台灣, 直覺感受到的心得是一個字: ”涼”. 這個字包括了天氣的涼和景氣的涼. 我常去的小店, 老闆說最近生意都不太好. 我常停的停車場, 以前約下午五點半後就沒有停車位要留鑰匙, 現在七點去還有位子.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還是真的是天氣影響, 我覺得路上的車子似乎都少了些. 很難想像離開台灣不過才近一個月差別卻是這麼大.

 

待在美國的時間, 由於正逢網路升級停用, 我只能靠手機的分享網路, 在極度龜速下, 我幾乎很少看台灣新聞. 直到回到台灣上網查了一下才知道, 哦~原來這一切都是因為台灣政府課證所稅和一連串政府租稅錯誤如奢侈稅和健保附加費所致. 至少, 台灣幾乎所有的財經和政論媒體都是一面倒地這樣告訴你的.

 

因為台灣課證所稅, 所以台灣股市跌幅是世界前幾名, 台灣股市成交量萎靡不振, 造成了券商可能要大幅裁員. 連證交所都可能賠錢. 另一篇報導則是控訴著政府打房對經濟的影響, 房地產是龍頭產業, 如此一來, 初期, 大量房仲人員將失業, 接下來是百業蕭條. “這個政府作錯事了 還不知道改!!”. 還有一位提到, 他的女兒在英國唸書, 精通五國語言卻因為政府對拍賣業課稅, 以致國際拍賣業者出走, 讓他的女兒這樣學識卻找不到工作. 接下來的論點不外是大家相當熟悉的”課稅對經濟的破壞力”, 明明經濟這麼不好, 為什麼還要加稅? 這種唸過初級經濟學都懂的事, 為什麼偏偏我們的總統就是不懂?

 

在寫這篇文章的同時, 也是美國總統開票的時刻. 代表減稅來救經濟的共和黨以及主張社會福利加稅的民主黨在過去幾週正勠力撕殺. 事實上不只美國, 在歐洲或是多數兩黨制的國家都有這樣的爭論. 因此代表著右翼追求市場自由化的資本代言人們的論點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只是讓我不能接受的是, 把今天台灣所有的問題都只歸因於稅, 不免太虎爛了.

 

稅對經濟會不是有影響? 我相信你隨機去問路人, 99%的人都相信會. 在我所學的稅務學和經濟學也都是這樣告訴我的. 這個道理在大一的經濟學原理裡面就提到了, 如果對咖啡課稅, 那麼大家會改去喝茶. 這就是稅對經濟活動會產生的干擾. 等一下!! 你是說如果政府對咖啡課稅, 所以35元的city coffee變成37元, 或是Starbucks 從120元變125元, 這些每天都要喝一杯以上咖啡的人從此就改喝茶? 你再仔細想想有可能嗎? 這是我大一念到這段時的疑問. 這個疑問一直到十幾年前我到瑞典出差時才得到解答. 我們瑞典的客戶指著二罐不同的啤酒告訴我, A啤酒好喝但是大家都買B啤酒. 為什麼? 因為稅率不同.

 

你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了嗎? 當稅率只有5%時, 多加1%或是售價多2元是不足以影響多數人的決策.(否則台灣在香煙從35元調高到40元時台灣煙酒公司就該大幅虧損了, 不用一調再調). 瑞典或是其他北歐光消費稅就可以到50~60%, 因此自然任何變動都會影響消費者的決策. 稅會影響決策? 其實要看的是原本所處地區的稅率.

 

那麼台灣稅率高嗎? 或許你認為中華民國萬萬稅. 事實上台灣是全世界稅負最低的地方之一. 甚至比這些資本代言人最愛講的新加坡和香港都要來得低.這也是我一直看不起這些人的地方. 他們總是告訴你香港和新加坡沒有遺產贈與稅, 告訴你這些地方金融交易稅如何的低. 但他們卻不告訴這些地方是如何從其他稅如地產稅或所得稅中取得政府財源. 這就像賣房子的人告訴地段有多好, 卻不告訴你建材有多差. 或是賣葯的人只告訴功效卻不告訴你副作用一樣. 他們憑藉著對媒體的掌控不停地鼓吹政府如何失智地殺雞取卵, 卻不懂得養大母雞生更多金蛋. 那請問一下, 台灣政府超高的負債如何解決? 稅率上偏好資本利得而不利於薪資所得, 造成愈來愈多喜歡金錢遊戲不喜歡工作, 要如何解決? 資產不停上漲造成社會貧富階級的對立怎麼辦? 愈來愈多的人的所得必須用來支付20~30年的房貸, 造成消費被迫緊縮和排擠, 這些對於中長期經濟發展都相當的不利. 不過, 很明顯地, 這都不會是這些人的考量. 只要他們能賺到足夠的金錢, 誰會管台灣有一天會陸沈或是變成鬼島?

 

其次, 就以大家最愛談對股市影響最大的證所稅來講, 請認真想看看, 如果政府宣佈就此取消證所稅, 請大家摸摸良心, 是不是台股就此重回8500點? 是不是就算歐洲國家持續緊縮, 美國股市下跌, 台灣會一支獨秀地上漲. 還是只要台灣廢證所稅, 美國財政懸崖就解決了? 說這些話的人, 基本上不是真的白痴就是故意裝白痴. 今天台股表現不佳, 除了國際的大環境因素, 很大的原因就在台股過度偏重於電子類股. 在全球對消費型電子需求下降, 再加對資訊產品已由硬體轉向雲 端應用軟體時, 台灣電子業財報或是展望不佳, 特別是投資人對於未來大環境出現高度不確定疑慮時, 自然會心存觀望進而影響市場表現. 這些都不是證所稅可以改變的. 更不要說台灣所謂的證所稅根本是笑死人的政策, 要是這種稅基和稅率會重傷股市, 那美國或歐洲國家的股市才就該瓦解了.

 

再者, 稅率影響投資? 我不確定國際拍賣業到底是不是因為台灣要課稅才離開台灣. 但是我相信就算香港對拍賣產品課5%的稅, 這些業者仍舊會守著香港. 很簡單的理由, 因為那裡接近著目前世界最主要的拍賣買主. 而且這些買主可以自由往來香港, 這是台灣作不到的. 同一篇文章也談到了我較為熟悉的紅酒, 文中說香港因為對紅酒免稅, 因此而為亞洲紅酒中心. 我想寫這篇文章的人可能不清楚紅酒市場真正的情況, 即便一個免稅一個要稅, 許多頂級高價紅酒, 台灣還是比香港更便宜的. 而且我可以很確定告訴大家, 不要說台灣政府對紅酒課稅, 就算台灣政府倒貼紅酒業者5%補助, 台灣也不會成為亞洲紅酒中心的. 這是又一個從租稅角度以偏蓋全的論點.

 

就如同美國共和黨多數資本家的想法, 這些資本代言人多數認為, 他們的成功都是自來個人的聰明過人和不斷努力. 而稅負是他們邁向成功最大的絆腳石. 如同我前面所說, 我不在意個人的主張, 就如同有人認為同性戀不道德, 我覺得無所謂一樣, 畢竟自由社會本來每個人都有發言的權力. 我痛恨的是利用媒體的掌控, 不斷地對群眾散發只有一種聲音. 甚至是把黑的說成白的. 最後, 我以我好友寄給我的聯結裡的一段話給這些資本代言人們作為參考. 講話者叫Elizabeth Warren. 她是哈佛的教授. 也是美國著名的破產法專家. 在本次選舉中剛代表民主黨重新奪回麻薩諸塞州參議員席次. 她的話, 或許可以給一些資本代言人不同的醒思.

 

“There is nobody in this country who got rich by his own, Nobody!”

"But I want to be clear: you moved your goods to market on the roads the rest of us paid for; you hired workers the rest of us paid to educate; you were safe in your factory because of police forces and fire forces that the rest of us paid for. You didn't have to worry that marauding bands would come and seize everything at your factory, and hire someone to protect against this, because of the work the rest of us did."

你或許認為你今天一切的成就都是來自你個人努力的結果. 但別忘了, 你的貨物能從工廠出到市場是因為這個社會所有人一起付錢修的路, 你雇用了好的員工, 因為社會共同付錢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 你可以安心在工廠工作, 不用擔心搶劫或是其他事情, 因為這個社會提供的警察和消防. 而這些都是由整個社會共同分擔的.

 

最後的最後, 請容我簡單摘要一下這篇的重點:

 

  1. 這個國家這個社會有很多事是要靠大家共同集資才能完全. 而租稅就是集資最重要的手段. 很多人認為國家拿了錢也是亂花, 稅當然是愈少愈好. 但你會因為警察常貪污, 就不要警察嗎? 還是希望警察愈少愈好? 更不要忘了, 台灣目前的財政有很大的問題, 就是來自於不停的亂減稅. 而一旦台灣出現財政崩潰, 這個世界除了對岸, 是沒有人會來救台灣的. 除非你認為反正早晚要回歸統一無所謂, 否則請多關心一下台灣的財政問題.

  2. 資本代言人說租稅影響經濟, 經濟學教科書也這麼說. 但不要忘了, 寫經濟學教科書的都是歐美學者. 這些國家的稅率都遠遠超過台灣N倍以上.租稅影響決策? 想想City Café漲二元(漲幅7%左右)會不會讓你改喝茶吧?

  3.  我主張富有的人要多繳稅, 並不是仇富. 而是我們的富人繳的稅真的太少.


 

以今年8月的一則新聞來說, “劉媽媽之子賣店面 二年轉賺一億” (事實上是1.15億).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這位賺了一億多的俞先生繳了多少稅? 在我國, 由於不採實價課稅, 因此不管你實際成交多少, 通通以政府公告的數字為準. 房屋和土地各有不同的公告價格. 而我國不動產交易有另一個特色是, 在認定價值時會把多數的價值認定在土地上, 少數價值認定在房屋上. 這位俞先生土地上會碰到依公告現值核算的土地增值稅. 這個稅只要繳過了就不必再繳所得稅. 房屋則是用房屋評定價值來算, 價差所得要再併入所得稅申報. 除了明顯差價太大, 否則一般代書都會把房子增值部份算到最低或是不賺. 最終你猜這位俞先生繳了多少稅?

坦白說, 我不知道, 可能600萬吧. 然後這個社會就出現了一個可笑的論點.

“我們國家有80%的稅收來自所得前15%收入戶, 你們怎麼可以批評這些人不繳稅?” (我相信你應該聽過這樣的論點)

Come on? 這傢伙賺了1.15億結果繳了600萬稅. 如果可以競標, 我願意付5000萬的稅來換得這筆交易. 而且這2年內這位先生作了什麼? Nothing. 什麼事都不用作的俞先生出售資產適用的稅率連6%都不到, 而辛苦工作的薪資階級卻要接受最低是6%~40%的稅率, 這正常嗎?

不管是證所稅也好, 土地增值稅也好, 反應出來的都是一個事實. 我們的國家對於資本利得稅的優待程度要遠遠高於其他所得. 這也難怪為什麼大家都不想工作, 只能靠靠炒股票炒炒房地產賺錢.

在我之前的文章, “Old money, New money”裡面就提過, 今天台灣絕大多數的有錢之所以富有, 並不是來自因為經營企業有成的年終盈餘或是辛苦工作的薪資所得, 而是來自股票上市或出售資產的資本利得, 我們的稅率更是火上加油的利器, 長期以來, 因為大家都想賺這種錢, 台灣產業出現了空洞化. 所以不是證所稅或奓侈稅抹殺了台灣產業, 而是因為沒有這些稅, 才殺了台灣產業.

 

在之前討論證所稅的文章我就提過, 就算台灣有80%的人反對證所稅, 那麼至少也有20%的人是贊成的(事實上, 我認為50%的人根本認為證所稅不關他的事), 那麼為什麼我們的媒體只有一面倒出現反對的聲音, 而沒有所謂的平衡報導? 台灣媒體業者喜歡反客為主和操弄民綷, 或許才是在稅的問題外, 另外應該被質疑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