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最壞的時代 最好的機會

最壞的時代 最好的機會

 

看到這個標題不要以為我要鼓吹大家逢低進場. 事實上, 我認為過去的泡沫吹的太大. 接下來才是要修正的時候. 這篇針對的, 是在這場危機下, 台灣政府可以作什麼?

 

還記得金融風暴時, 在本blog我寫過一篇文章, 建議台灣政府應該買下全世界前三大的水果公司, Dole. 這家公司的總部就在我美國住的城市附近. 在金融風暴前壓了太多錢在房地產上, 結果週轉不靈. 打算2億美金出售. 2億美金相對於台灣政府近4千億美元的外匯存底根本是九牛一毛, 甚至一年的利息收入就超過這個數字. 我當時的論點是, 只要買下Dole, 台灣的農業或許就可以透過國際通路及國際品牌打開市場, 而不是每年只能靠阿兵哥和對岸收購來解決生產過剩的問題, 更遑論台灣政府每年還要補助大筆的費用給這些農民.

(從賣香蕉扯到主權基金)

 

幾年前, 我也寫過類似的文章, 當時是冰島發生金融風暴, 國家近乎破產. 我認為台灣應該善用外匯存底買下冰島相當先進的再生能源技術.

 

當然, 大家都很清楚, 這二件事基本上都是對牛彈琴. Dole後來藉著上市化解了危機. 目前市價約11億美元, 台灣的農業依然沒有著落. 政府依然抱著數千億美元去買美國政府債券, 換得一些帳面數字的安慰.

 

這二年, 很明顯歐債問題浮上檯面, 在緊縮政策下, 希臘、葡萄牙、西班牙…這些國家無不失業率高漲, 人民叫苦連天. 甚至許多人被迫離開國家前往前殖民地或他國另尋生路. 這, 難道不是台灣的機會嗎?

 

以希葡西這三個國家來說, 我只熟西班牙. 除了他是世界前十大經濟體外, 其實更重要的是, 西班牙由於殖民地和同語文的關係, 和中南美洲往來十分密切. 不管是西班牙的大型銀行(如 Santander)、電信和航空業, 在中南美洲也同時具有高度的影響力. 而這一些都是不管是台灣人或台灣企業最陌生的.

 

過去台灣政府乃至企業一直有一個很大的問題, 就是台灣的世界觀往往只停留在少數地區, 如美國、日本、中國大陸和西歐, 其他地區台灣人卻很少去關注. 以致今天當歐美日中紛紛消費緊縮時, 台灣企業也發現自己無路可走. 我前一陣子看了一下經濟部辦的貿易拓展, 其實也只是帶團去一些東歐或中南美洲參展, 與其花大錢帶一群企業從頭開始, 為什麼不去好好利用西班牙呢?

 

以我過去和西班牙和義大利客戶打交道的經驗, 這些人除了具有南美洲和非洲的銷售通道外, 特別是義大利人, 是天生的設計家. 同樣的東西, 同樣的材質, 這些人就是有辦法設計出歐洲人要的品味. 而這些不也是台灣製造價低量大產品所最欠缺的?

 

台灣由於位處於供應鏈的製造端, 因為一旦末端消費緊縮, 自然影響到上遊. 因此, 近期不少人提出現今的台灣比2008年金融風暴年代更慘的論點. 原本, 在中國大陸製造成本節節高升, 迫使台商回流正是個調整體質的好機會. 很遺憾地, 我們的政府官員只會附和這些台商的勒索, 原本應該產業升級的, 卻變成開放更多的外勞來因應成本的cost down. 這樣因循下去, 台灣永遠走不出代工的宿命.

 

台灣目前少數的优勢, 就在台灣具有龐大的外匯及零外債. 在這個大債年代, 其實是很有利於台灣政府進行相關投資. 向外購買油田或是收購當地大型企業, 由於涉及國家考量和後續管理問題, 這種事台灣或許作不到, 但是吸納國際人材卻是輕而易舉的事. 這是個最壞的時代, 但對有錢人(國)來說卻是個最好的機會.

 

p.s 我自己看了二年前的文章, 其實和這篇內容大同小異. 基本上,  不過就是把二年前事再說一次. 我真說不出來, 到底是政府有問題還是我有問題. 補充另外一點,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 全世界的糧食主要控制在ABCD 四家糧商手上. 這四家分別是ADM (Archer Daniels Midland), Bunge, Cargill 和 Louis Dreyfus. 這四家中ADM是惟一一家上市公開發行公司. 今年由於美國旱災, ADM股價也跌到相對低點. ADM目前市值約185億美金. 台灣當然不可能買下ADM, 卻可以透過適度的持股, 協助台灣未來農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