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篇取自美國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文章, 名為”美國經濟的加州化”, 文章在討論美國各級政府為了討好選民, 完全不顧財政困窘的現實, 濫開支票, 最後造成被迫縮減公共支出、減少社會福利的結果.
看了這篇文章, 讓我心有戚戚焉. 今天台灣政府的財政問題不也正是如此? 去年商業週刊曾經登出一期, 估算台灣政府負債金額約為新台幣14兆, 新聞一出的確引發了不少討論. 然後呢? “今天公祭 明天忘記”, 不知道不過不到半年後的今天, 有多少人還曾對這件事留心? 各地負債累累的地方, 依然辦跨年、放煙火, 甚至規模一年還勝一年, 或許這些興高采烈的民眾不了解或者根本不想去了解, 台灣大多數的地方政府早就負債累累, 如果不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上下交相賊”, 不斷的以債養債, 今天台灣很多地方政府不要說放煙火了, 可能連路燈都要停掉. 而這一切, 都是近年來因應選情激烈, 政治人物不負責任的大開支票和選民盲目以對的結果.
到底台灣地方政府負債有多少? 我相信大家都很想知道, 但是這樣的訊息往往只會在選舉後, 偶爾有當選者抱怨前任留給了他多少負債, 大家才能略知一二, 但一方面不是每個新當選人都會爆料, 而且在這樣的環境下, 也往往讓人留下政治報復大於實質揭露的印象.
此外, 就算真的有心去估算, 坦白說也很難一目了然, 主要的原因, 是這些負債隱藏在各式不同的科目和名目中, 即使在公開的資訊中, 也被區分為營業性和非營業性、自償性和非自償性、一年期以下和一年期以上…等. 而政府認定的方法也和民間不同, 這也造成往往民間估算的數字要遠高於政府公告數字的情況, 造成大家莫衷一是, 不知該相信誰好.
為此, 我決定用最簡單的方法:
- 首先, 我選用財政部國庫署的公告資料
想當然爾, 這是最可信也是最不可信的資料, 但至少可以確定的是, 實際的數字一定是大於等於上面公告的數字, 絕對不可能是小於
2.其次, 不管是營業非營業, 自償非自償, 我直接把數字加總. 總不能說這筆錢是我開店裝潢支出, 未來一定可以賺錢還的, 就不叫負債吧.
於是, 我作出了以下的表格. 給大家作參考, 單位是新台幣 億元.
請注意:
- 負債數字來源:財政部國庫署 稅收數字來源:財政部賦稅署 人口數字:內政部統計資料
- 稅收數字是指該縣市當年所有稅收, 包括所得稅、營業稅等國稅, 這些錢多數是要上繳中央的, 並非該縣市政府的所得
從這個表我們不難看出, 在中華民國境內扣除外島, 單一縣市負債在100億元以下的, 真是鳳毛麟角. 其中每位該縣市居民負債數字的前三名, 分別為高雄市、新竹縣和台北市.
在本blog 我說過很多次, 目前台灣民眾仍喜歡以這個政治人物在任內建了多少橋、蓋了什麼建築物來評斷這位政治人物有沒有”做事”, 但是很少有人去想的是, 當資產負債表一端的”.資產”增加時, 另一端的”負債”數字也節節昇高.尤有甚者, 工程更提供了不少人可以上下其手的機會. 到頭來, 受害的是下一代.
這是我第一次作這個表, 因此我無法告訴大家這些負債數字到底是長期累積的結果, 抑或是短期某位縣市長在位的”豐功偉業”, 目前新聞可以查到的, 一位是台北縣長周鍚瑋說他前任任內8年, 台北縣庫由正150億, 轉為負800多億. 另一位則是新竹縣長抱怨前任留給他400多億的負債. 不過, 從近幾年由於選情的激烈, 各地方政府愈來愈熱忱於一些燒錢活動, 債務數字在短期內急劇攀升應該是可以預料的.
我再次希望, 未來選舉的候選人不要只是提自己任內作了多少硬體建設, 也要告訴百姓, 在你任內,政府負債又多了多少?
台灣經濟加州化? 這不是件有意思的事
= = = = = = = = = = = = = = =
美國經濟的加州化
美國《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曾任《國際先驅論壇報》主編
在好政策和好運氣的幫助下,美國經濟在2009年的傷痛之後起死回生。展望未來,唯一讓我擔心的問題是,整個美國經濟可能“加州化”(Californiaization),也就是說,美國各級政府做出慷慨的社會福利方面的許諾,而又無法以稅收的增加來兌現諾言。
美國目前面臨的其他經濟問題似乎都是可以解決的。首先,雖然消費者仍然謹慎地將很大比例的收入儲蓄下來,但美國經濟增速已經在朝正常水準恢復;其次,由於中國正在考慮讓人民幣升值,全球經濟失衡問題可望緩解;再者,Fed正在調整應對危機的寬鬆貨幣政策,可能在今年轉向緊縮銀根政策。
但根據去年11月的資料,美國的失業率仍然保持在10%的高水準,這比政府經濟顧問的預計高了約1.5個百分點,但白宮覺得,這只是暫時的,失業率很快會恢復到正常水準。為了促使失業率更快下降,歐巴馬政府可能促請國會進行另一輪經濟刺激,也許是斥資500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在去年大規模的援救銀行行動之後,花這麼點錢在基礎設施上,應該不會引起異議。
今年美國將沒有經濟下滑之憂,但卻有政治紊亂的風險。這一點在加州體現得至為明顯。在加州,雖然兩黨都認真對待財政問題,試圖使該州財政恢復平衡,但他們至今仍未做出有效的決策。
美國依然存在各種強烈的政治因素,造成財政赤字居高不下。民主黨依然為各種公務員工會所挾制,共和黨依然對減稅癡心不改。在整個2009年,加州州長施瓦辛格一直在拼命努力,想消除該州600億美元的預算赤字。他試圖將該州的財政開支縮減320億美元,並使稅收暫時增加125億美元。但到了年底,加州在本財年和下一財年的總預算赤字仍然高達21億美元,於是施瓦辛格被迫請求聯邦政府給予80億美元的援助。上周,加州的一個網站登出的文章的大標題是 《動作片巨星施瓦辛格的新角色:乞討者》。
“加州預算計畫”專案主管羅斯(Jean Ross)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說:“問題在於,我們現在已經沒有輕鬆的解決方案了。”施瓦辛格雖然在嘴上不停地說要進行另一輪預算削減,但他心裏不過是盼望聯邦援助而已。我不由得覺得加州是美國國際集團的翻版:又是一個在順利的時候大手大腳地花錢,在泡沫破裂時又伸手向聯邦政府乞討的傢伙。
加州的財政困境並不是孤案。美國大部分州依然在承受經濟衰退的餘波。但更嚴重的問題是,美國的各州總是忍耐不住一種誘惑:雖然稅收不足,但依然大手大腳地花錢。例如,威斯康辛州在2009年底有27億美元的財政赤字,而該州的法律要求它必須保持預算平衡。自1999年以來,威斯康辛州的預算赤字除有一年外,每年都在增長,其人均預算赤字已達加州的4倍。
許多州的政府都在期望聯邦政府給予援助,以使它們擺脫開支過度的惡果。在經濟學上,這是一種典型的“道德風險”,因為聯邦的援助只會讓各州政府繼續其不負責任的行為,而不能將其阻止。一位著名的經濟學家稱,假如這些州都是國家,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首先要求它們完成財政自律的要求,才會給予它們援助。
那麼,聯邦政府本身也會變成另一個加州嗎?有人說,聯邦政府已經是這樣了,因為它的財政赤字其實非常嚴重。但聯邦政府可以以低廉的成本賣出債券,而且可以通過印鈔來彌補開支,從而掩蓋了它面臨的財政災難。而且,我們在聯邦政府也能看到類似州一級的那種政治紊亂:所有的民主黨人都是靠著許諾福利當選的,而所有的共和黨人都是靠著許諾減稅當選的。
要判斷美國經濟今年會不會“加州化”,醫療改革方案是個很好的試金石。民主黨希望提供全民醫療,這個願望是值得稱讚的,但也要考慮到國家的財力。事實上,我們必須降低政府提供醫療的成本,以免醫療改革給經濟帶來無法承受的重負。
在今年,要判斷歐巴馬和國會的表現,我們應該看他們能不能拿出足夠的資金來兌現他們的承諾,能不能推行真正的改革來削減財政開支,而不是像去年一樣,繼續在政治上小打小鬧,口惠而實不至
相關連結:印度破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