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 星期三

Pick & Shovel

 

Pick & Shovel

 

Pick & Shovel從字面上,是指十字鎬和圓鍬. 但在英文裡有多重意思. 例如Pick & Shovel Job 意思是勞動型的工作,像在工地或搬貨的. 不過對商學院來說,更為人熟知的是一種商業策略,指一些類似基礎建設的事業(投資).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加州淘金熱中賣牛仔褲或賣工具的. 真的淘金的人不見得能賺到錢, 但賣工具的肯定會賺錢.

 

這樣的例子在現實中比比皆是. 例如你不確定是該買AMD還是NVIDIA? 那就買TSM吧,反正不管是誰勝出,最後單子都只能下給台積電. 又或是很多年前,很多專家都在鼓吹台灣要和韓國一樣發展品牌,因為作代工的沒出息. 當時我就以當老闆和當員工為例,表示高度不認同這觀點.

 

當老闆看似很爽,其實壓力很大. 更重要的是如果公司倒了,老闆可能就爬不起來了,而員工只要有技術/能力在身,隨時可以找到工作. 回顧這些年,不管是來來去去,大起大落的運動品牌,背後代工廠一樣是那幾家台廠. 更別講新興的不管雲端或AI, 當大廠如Microsoft, Google, Meta..等決定自建數據中心,背後的代工廠大都是台廠. 歐美一般人沒幾個知道這些公司的名字,但現實就是,你走進google的數據中心,裡面的Sever, 通訊、散熱等就是來自不同的不知名台廠.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台灣這些科技廠其實作的就是pick & shovel. 我不管你想搞AI還是元宇宙. 不管最後勝出的是Gemini 還是Chatgpt? 反正只要持續有硬體投資,單子就會落到台廠身上.

 

那麼最新的pick & shovel 是什麼? 這二天有個新聞告訴了你答案

Microsoft CEO Satya Nadella 在受訪時表示,目前Microsoft AI投資上最大的問題是電力. 即便擁有很多NVIDIAGPU, 但受限於電力供應只能sitting in inventory.

 

過去幾個月大大小小的ai data center 投資計劃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了,不管是國家級的數千億美元,還是上千億/數百億的企業級計劃. NVIDIA, ORACLE 還是台灣的廣達 緯創跟著股價歡呼時,似乎大家都忘了,沒有電這些硬體就是冰冷的金屬而已.

 

AI DATA CENTER 有多耗電呢? GOOGLE在今年8月公佈的數據,一座目前運作中的數據中心,約等於十萬個美國家庭的耗電. 請記得這是目前運作的數據,隨著未來數據中心愈建愈大,人們愈來愈習慣和依賴AI, 這些數字會呈現指數型成長.

 

但問題來了,和台灣差不多,美國或是多數先進國家目前電力供應都是差不多均衡的. 哪來多余的電力去應付這些吃電怪獸? 更別說在過去幾年在環保和進歩思想下,淘汰了很多傳統燃化石和核能的發電機組(嗯,這裡的進歩是沿用美國的progressive, 不是某政黨的名字). 天知道接下來怎麼辦?

 

更慘的是,在美國某些州,電力供應是採競價的方式,所以新聞上也出現民生用電價格飆漲的消息. 未來政府將在電力資源分配上,面臨到經濟發展(政治獻金)和民生需求(選票)的抉擇. 但無論如何,電力不足是確定的事實.

 

那就投資建設電力基礎設施就好了嘛!

Yes, 由於科技大廠多半簽署了ESG準則,所以你看到了核能重新成為了顯學.

今年Microsoft 才和Constellation Energy 簽約20年,重啟1979年發生核災的三浬島1號機組(這機組當初是退役 並未受核災影響). 一些新興的核能研究公司,如SMR, OKLO…股價甚至漲上天.

 

BUT, 沒錯就是這個BUT, 這些東西能真的能投入使用都是幾年後的事. 目前美國幾家大型電廠如EXELON, Constellation, DUKE, NextEra, Vistra…都有大型投資計劃. 而且不意外的,這些計劃未來產能應該都被預訂了.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水資源上面,yes, AI DATA CENTER 也需要大量的水做冷卻.

 

所以基本上不意外,接下來幾年會迎來基礎大建設的年代, Utilities 和一些基礎建設相關的公司會迎來黃金年代. 雖然我相信不少股票其實也漲一大波了.

 

如果再細挖下去這些基建的pick & shovel是什麼? 我的答案是銅(copper)

銅被稱為工業之母,更是電線最重要的材料. 也因為銅在工業的重要地位,也被稱為銅博士(Dr. Copper)用來判斷全球製造業的景氣走向. 幾年前銅還是供大於求的,然而這1~2年,一來是因為供應端不時出點問題(智利罷工、印尼土石流、剛果礦坑倒了….), 二來需求加大, 銅價今年也漲了不少, 然而目前需求仍大於供給. 這也是我今年算一個不錯的投資. (我買銅的etf)

 

其他類似的,還有能源,新增的電力需求,代表著更多能源會被投入發電.

 

Anyway, 這篇不是什麼投資建議,只是單純不知道寫什麼. 一來,在十幾年後回顧一下那些大溼們當年說台灣該發展品牌的論點. 二來,在大家追逐AI 或一些投資熱點時,也能想想是不是這些熱點背後的PICK AND SHOVEL是不是更有意思?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怎麼知道中共快攻台了?

 

怎麼知道中共快攻台了?

 

適逢國慶,剛好新聞也在談台灣天然氣戰略儲備問題. “應景談個很多人想知道卻不太敢談的問題─怎麼知道中共快攻台了?

 

這其實是我課堂中,某學生點菜的討論題目,有3個子題:

1.      出現什麼徵兆,會讓你知道中共快攻台了?

2.      此時你會怎麼做?

3.      你贊不贊成的男女都當兵?

 

先說明一下子題1

因為台灣是個島,不像烏克蘭還可以透過陸路逃往波蘭. 想離開台灣,基本上只有坐飛機和大型艦艇(當然, 如果你想用舢板或龍舟划到菲律賓或越南, “理論上也可以啦).

 

因此,這裡是指可能有50%會發生機率下(或是50%不會發生),並非100%.

因為只有這種前提下,你才有可能預先搭機或囤積食物.

如果你的答案是,我看到解放軍的飛機在天空或是地面不時傳來震動和爆炸,廢話,那是已經開打而不是快要.

除非你有特權,我想應該輪不到你. 那你該想的是第二個,你要怎麼做?

 

不急著往下看,不妨先想想你自己的答案.

 

 

 

 

先講學生的答案, 綜合大概有以下:

一、怎麼知道要攻台了?

 

1. 看到美軍撤僑.

(, 你覺得到那時候,輪得到你搭機嗎? 到那時發生機率應該不只50%).

 

2. 突然網路通訊全部停了,或是大停電.

(, 那如果是台電突然全台大跳電還是中華電信大當機,那你豈不是要馬上奪門逃跑? 就算這是中共幹的,總不可能停電後3天才開始攻台吧? 如果是2小時後,你豈不是逃也逃不掉?)

 

3.      看到新聞說,中共部隊向沿海大量集結

(嗯,基本上這和美軍撤僑差不多(可能好一點), 這時你想搭機或搶食物恐怕都會有困難了).

 

二、如果你感覺中共快攻台了,這時你會怎麼做?

 

最多的學生的答案是逃往國外.

先假設你搭得上機好了. 除非戰爭是一週或一個月內結束. 否則不管你到日本或菲律賓,你接下來會碰到的問題是,你沒有錢. 有同學說,可以用信用卡,我不確定戰爭時台灣的信用卡還能不能在國外使用. 就算可以,只要超過1個月以上,靠信用卡肯定有問題.

 

(幾天後,有人想到了,應該去中國,並在中國的銀行開戶. 因為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不過一樣無法確定的是,如果戰時,對於在中國的台灣人是否會加以限制)

 

第二多同學講的是,躲到防空洞. 或是台灣大樓的底下基本上就是防空避難室.

Well~所謂防空避難室指的是有飛彈或砲擊時,臨時躲避的地方. 你總不能在那裡待7天以上吧? 更何況,以現代人(至少是我), 要我躲在炎熱 封閉的空間( 沒冷氣), 歹勢, 我受不了.

 

第三多的答案是,躲到鄉下.

這是個很有道理的答案. 因為有台灣海峽. 攻台一定先是導彈破壞重要設施. 而多數重要機關和設施都在大城市 (除非你住在飛彈基地或航空機場旁).

但我接下來問,那你指的鄉下是哪裡? 也就是如果待會下課,你感覺可能要發生戰爭了,你要去哪裡? 結果學生答不出來.

我問他,你確定你目前車子的油夠你開到鄉下? 他一樣不確定.

 

最讓我驚訝的是,有一組同學說要馬上向當地民防部隊報到.(而且這組都是女生).

我問她: 妳知道最近的民防組織在哪裡嗎? 她說她知道. 不過學期末聚餐時,我再提這件事,同組女生說,只有那個女生是這麼想的..

 

還有一位在台銀工作的同學說,要囤積黃金.

我說可是現在黃金都無實體化了, 你在台銀買黃金也是存褶上的數字而已. 如果待會要戰爭了,妳真的可以去台銀金庫把黃金領出來嗎?

 

其實,還有研二的同學的答案是直接投降. 這問題我在教大四時也請大家討論過,的確有不少年青人的答案是投降.

我猜一定有人嘲諷這些人是失敗主義、是懦夫.

但你想想看,戰爭一旦爆發,這些人要是沒背景的,肯定是第一個上戰場的. 我自己經歷過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當年的我23歲,在人生地不熟的金門當兵. 當年的恐懼迄今記憶猶新.

 

當然還有其他如 要把手機充飽電、囤積糧食. 感覺這些方案似乎算不上長期可持續的計劃.

 

三、女生該不該當兵:

 

這個問題其實在更早淡江教大四學生時, 由於當時國防部宣佈改役期從四個月延長為一年,為了讓學生對時事參與. 於是出了這個討論題目: 如果女生也要當兵,這樣男女都當半年. 如果女生不當,男生做一年. 你贊不贊成男女都要當兵?

(p. s我有特別解釋,軍隊是個龐大的機構,女生當兵不一定指上戰場或操練,有可能做護理、文書、後勤….)

 

結果很有意思的是,不管是大四學生還是MBA的在職人土,沒有一個女生贊同該去當兵的.

 

我記得柯P當市長時曾說過,台灣一直說要抗中保台,但多數的台灣人都不知道就近防空洞在哪? 台北市多數的防空洞都超過15年以上沒有清理了.

 

針對以上三個題目,我的感覺就是這樣. 多數台灣人都以為政府有準備或是有萬全對策,政府做了什麼準備我不確定,但就一般民眾來說,不管是心理上還是實質上. 我覺得都是沒有作好準備的

 

最後談談我的答案. 怎麼知道中共快攻台了?

答案是我相信美國的情報系統.

很多人都知道撤僑. 但其實在撤僑之前還有很多步. 依發生機率由小而大分別為:

 

1.      旅遊警示: 就是叫美國人不要去這個地方. 我認為此時發生戰爭機率應該在50%左右 (如果想跑的人,這時就該做準備了. 或是該到所謂鄉下逃難了)

2.      叫美國人離開: 撤僑是件龐大的事. 尤其在台美國人(這當中有很多拿美國護照的台灣人)非常多. 遠非美軍可以在短時間完成。所以更好的辦法,當然是呼籲這些人自行離開. 我認為此時戰爭的機率可能70+%. 只是一般人想買機票或囤糧可能會有點困難了. 當然也不能排除,中共故意為之,主要想讓台灣經濟先崩潰.

3.      美國領事家屬/子女撤離: 使館必須待到最後,但家屬/子女必須先撤離. 我認為此階段的戰爭機率和II差不多或略高一點。

4.      撤僑: 此時的機率應該在90%或以上

5.      使館撤離: 以台灣和美國盟友關係. 如果美國是玩真的. 要搞到美國使館撤離,反而應該是戰爭快結束了.

以烏克蘭戰爭為例,我有印象是階段II─美國政府叫美國人離開,當時CNN訪問基輔路人時,一堆人還說根本不會有戰爭, 基輔的夜店還是每天都開著. 結果不到一週就開戰了.

 

在中華民國國慶日講這個似乎有點觸霉頭. 不過所謂居安思危,沒發生當然是最好,萬一不幸,有預先想過和準備規劃總比事到臨頭才GOOGLE.

 

Anyway, 我不是什麼專家. 如同本BLOG的其他文章一樣. 這篇只是紀錄我的課堂教學和個人想法而已.

2025年10月1日 星期三

為何美國政府會關門?

 

為何美國政府會關門?

 

10/1最新的消息莫過於美國政府關門(Shutdown).

一、簡單解釋一下為何會如此?

因為美國的財政年度開始於10/1( 10/1到隔年9/30, 台灣則是從1/1~12/31). 換言之,只要國會未能在10/1前通過隔年預算,依法” 10/1起政府沒有預算可以運用,就必須停擺,直到預算通過.

 

二、執政的共和黨不是同時控制了參眾兩院,為何預算還會不過?

依規定,預算案必須在參議院(Senate)以超過60票才能通過,而共和黨目前只掌控53(100). 因此民主黨以此杯葛,要求共和黨必須通過一些民主黨支持的法案,否則大家就玉石俱焚.

 

三、政府關門會怎樣?

答案是這種事在美國已經很多次了,依規定除了必要的如國防、海岸巡防、機場等,聯邦政府就是關門,對民眾來說,洽公會無門,如果你是領政府補助的,都會暫停. 或是外包領政府工程款的,也會暫停, 以上都是指聯邦政府的公務員或補助,如果是地方政府的,如學校 警察這些不受影響.

當然還有一些連帶波及影響,我相信近期新聞一定會提到,很多政府的統計數據,如CPI, 就業人口數字等會無法如期公佈(如果關太久), 進而影響如FED的利率決策

 

至於聯邦公務員本身,就是在家休假,薪水會停發。理論上等政府重開,薪水依然會補給他們.

不過3普大總統這次放話,就算政府重開,這次不打算補薪,希望藉此讓公務員離職,順便縮減政府人員(大政府)

 

四、除了預算沒過,還有什麼因素會讓聯邦政府關門?

另一個常見的原因,也是和錢有關,就是提高債務上限. 因為美國聯邦政府有財政盈餘的年度寥寥可數,很大部份要靠舉債,而法令規定聯邦政府舉債有上限(目前是41.1兆,今年5月才剛通過. 目前債是37.43). 所以一樣,如果錢不夠了,國會又沒通過增加債務上限,政府會因為沒錢而必須關門.

 

五、以往政府關門都是怎麼解決的?

所謂政治是協商的藝術,關久了民怨沸騰,甚至背後的金主都會脅迫這些政治人物必須妥協. 所以大家最終會喬出一個共識,或者先通過一個臨時預算,讓政府先運作1~2個月,然後再慢慢喬.

 

最後問大家一個問題: 如果台灣中央政府總預算沒過會怎樣?

你猜呢?

 

 

答案是不會怎樣.

台灣規定是每年財政年度開始前一個月必須通過中央政府總預算(就是12/1前). 所以你會常看到立委挑燈夜戰,終於在11/3011:58分由院長敲槌落定. 所有立委鼓掌歡呼. 好像通過了一個難關.

事實上,在立院從9/1開議起,立委都是成天看新聞在唬爛. 什麼委員會審查,大都也是議而不決後送交大會,最後結論都是刪除個1%(300),叫行政院自己調. (只有去年,也就是114年中央政府總預算刪/凍結了2075億,約6.x%, 馬上引發了大罷免).

 

事實上更好笑的是,就算立院沒通過預算,台灣政府也不會怎麼樣,惟一差別就是新增的計劃無法進行,所有公務人員的薪水和進行中的工程和建設,都依去年的數字進行.

 

舉例來說,很多人不知道,每年立院其實要審二個預算,除了中央政府總預算外,還有一個是國營事業總預算”(就是台電 中油這些的).

 

如前所述,因為立委豬公宵旰勤勞要忙到最後一刻才會通過中央政府總預算,所以根本沒人想再去鳥三小國營事業總預算. 你有興趣可以查一下,台灣有很多年國營事業總預算都是沒有在規定前通過的. 如果我沒說,你有感受到有什麼差異嗎?

 

從理智上來說,美國這叫做依法行政,台灣叫變通. 以目前世界各國政黨嚴重對立來說,台灣似乎比較有彈性. 只不過每次看到,台灣官員或立委一臉嚴肅地把中央政府預算審查看得茲事體大,相比於美國是玩真的,我就覺得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