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9日 星期二

談台灣公司治理現況

   


 談台灣公司治理現況


說台灣公司治理現況,坦白說這幾年真的是熱鬧——有些企業天天高喊ESG、公平待人、資訊揭露啥的,一查發現還不是家族掌櫃、影子董事輪番坐莊。上市櫃公司每年拼公司治理評鑑,也都會努力包裝報告,拼前5%,很努力沒錯,但有多少是真的把規則做到骨子裡?遇到選董事、薪酬表決、併購減資這種台灣專屬大戲,一堆人外行看熱鬧、內行乾脆拿椅子吃瓜。


我不是說台灣幫忙推公司治理的人都在裝死。其實評鑑開始重永續、女性董事、碳盤查、獨董任期,那些真的有在推動進步;有些領頭羊(像信義、台灣大這些)確實用力拚榜單,把高管獎金都跟ESG綁死。問題還是在於,整個市場文化多少還在「報告做給主管機關看,帳戶還是自己算」,股東權益常常還是搞到小股東只能自私自利。


有時你會氣:台灣不是沒好公司,也不是沒人想改;規則寫得漂亮,碰上現實又九彎十八拐。結果,大家努力寫永續報告、算碳足跡、編公司新聞稿,上市櫃公司數越來越多,治理名次亞洲前幾,笑一笑問一句:「那真的有比較公平嗎?」至少我自己的答案是——進步是有,但要當真信一切從此不一樣,還太早。


說到這裡,如果你還想往下追公司治理細節,我建議自己動手查公開資訊觀測站和永續報告,不信任我寫的東西沒關係,自己的國家自己救,作業自己寫。畢竟這年頭,真正重視公司治理的人太稀有,還願意關心這議題的你,已經贏過一半上市櫃董事會。




==============




我不知道你覺得以上這篇文章如何?


這篇是我用Perplexity 下指令 ─ 仿效Rusrule 版主風格 , 寫一篇500字內討論台灣公司治理風格的文章. 

Yes, 上面這篇不是我寫的,而是AI寫的. 


我個人的感覺是,文章風格有點像,內容也和我要說的差不多,但文筆一看肯定不是我寫的.


反倒是Perplexity 一開始列出的Rusrule 作者風格,倒是很有意思. 我倒從未想過我的文章風格是這樣

根據搜尋,「rusrule」部落格版主Rus的寫作風格明顯有以下幾個特色:


以自己的觀點和經驗出發,不故作權威,也不自居專家,文章充滿自嘲與坦率態度。

用語誠懇直白,有時帶點台式幽默與吐槽,不避諱批判漏洞,也不隱瞞自身侷限。

偏好以實例切入,拆解公司治理的荒謬或黑洞現象,直接舉出台灣本地案例。

強調「公開資訊」的重要性與資訊透明,倡議制度完善,但很少賣弄教條,重實務經驗與現實反思。

有時會引用國外經驗,引導大家思考「制度有解嗎?」而不只檢討問題。

樂於自我懷疑、也能幽默自嘲,例如:「你不爽不要買」式語調或「不喜歡我寫的你可以不看」。

少用嚴肅語氣或專業術語,喜歡以生活化語言拆解教條。

不吝嗇點出官僚/家族/金權結構問題,推動改善但知道台灣現實不會立刻變好。

常以結語鼓勵大家自己思考與判斷,而不是要信自己一面之詞.


可總結為:「誠懇、不裝腔、常自嘲、舉實例、專注拆局、鼓勵讀者思辨」。接下來我會用這樣的語氣重寫台灣公司治理現況文章。如果你讀過rusrule的部落格,大概很快會摸到那種「有感而發但不打高空」的基調。Rus不是那種專程寫給誰看的作家,多半就是眼前遇到什麼事有點悶、或是看到什麼笑話(當然台灣公司治理界這種笑話實在太多了),就忍不住下筆把想法記下來。順便也先聲明,這些東西講白了都是我管窟的,不是教科書、不是政策倡議,覺得不合胃口隨時可以X掉。

2025年7月14日 星期一

通往地獄的路往往由善意所鋪成

 

通往地獄的路往往由善意所鋪成

 

 這句話是從英文的“The road to hell is 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而來的. 也就是中文說的,好心卻搞壞事.

 

我第一次注意到這句話,是很多年前一個小朋友很熱心地每天揹班上的玻璃娃娃上課,結果有一次不小心把玻璃娃娃摔了造成癱瘓. 因此被家長告上法院並被判刑. 當時很多人不平,覺得這麼一來誰還想做好事?當時判決書裡就引用了這句話.

 

事實上我們生活裡也常見這樣的事. 例如每年都有一個叫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的活動,呼籲大家在同一時間共同關燈一小時節約能源. 你也可以看到每年都很多大企業共襄盛舉,除了省下電費又可以博環保的美名,何樂不為?

 

請問你覺得,從台電甚至是地球的角度,大家共同關灯一小時可以達到節約能源的效果嗎?

 

我每年問同學時,得到的答案大都是:不太有. 主因是一小時不太可能省多少電.

 

事實上這個答案比你想的還複雜(或更簡單).

 

首先,電和水是不一樣的. 水的確是可以在很多時,建水庫儲存起來,缺水時再慢慢用. 但電不是,電是不太能儲存的. 你目前用的電基本上就是幾分鐘或十幾分鐘前發出來“新鮮的電”. 這些電如果沒有用掉,就消失掉了. 這些年的確有一些儲能設備,但這就像你買了幾百顆電池想說可以渡過停電一樣,效果非常有限.

 

與此同時,電又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基本供應,一旦供電不足,會出大問題。所以一般台電都是比預計的用電需求量多發10%以上,這就是之前有名嘴和政治人物說的,台灣根本不缺電,是台電偷藏電的“備載容量”.

 

請問一下如果你是台電高層,你會因為知道即將有個“地球一小時”,所以少發一點電嗎?答案是當然不會,更何況發電又不是像你家冷氣,可以覺得熱就調低1度,覺得冷就調高1.

所以地球一小時,不是效果有限,而是根本省不了任何電.

 

那麼反過來說,有沒有可能不但沒省電反而有反效果呢?

你可以想看看,當地球一小時結束時會發生什麼事?

對,所有人會同時打開原本關掉的設備,造成突發的大電流,而這麼作對電力設備、輸電線其實是很大的傷害.

這是不是就是一個“通往地獄的路往往由善意所鋪成“?

 

類似的情況還包括很環保的“太陽光電“

 

太陽能是所謂的再生能源,不會造成CO2排放. 也不造成溫室效應. 很環保是嗎?

 

先不說太陽能板的製作和廢棄處理是否也很環保(目前製造技術和回收技術有很大進歩)? 以美國來說,因為土地很大,經常是一整個山谷鋪滿了太陽能板.(因為要有規模經濟),結果你猜發生了什麼事?

 

結果是整個山谷就像裝了一個放大鏡,所以當有鳥類飛過時…..YES, ~變成了烤小鳥. 每年都有上百萬隻鳥死在這些太陽能板下。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風力發電桿

這些立在海邊的風力發電桿,上面都有一個燈,如同大樓頂上的燈一樣,主要作為飛機識別高度用. 但問題是夜間的候鳥不會知道,半夜裡它看著紅色灯就不自覺向前飛去….然後喀擦…..

 

請問你,這叫環保嗎?

 

事實上我今年還聽到了另一個通往地獄的路往往由善意所鋪成的故事. 還讓人有點感傷.

 

你應該有聽過前陣子熱門的“愷愷案,簡單地說,就是有個社福機構監管的小孩被送到保母家,結果被保母凌虐致死. 不意外地,引發了很多人甚至一些名流出來聲援,要求嚴懲保母,健全制度,不要再有一個類似愷愷的悲劇發生.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這些聲援的人代表著正義? ‘

那讓我從另一個角度,告訴你另一個故事.

 

我有一個朋友在今年初收養了一個一歲多的小孩. 在交接時,對方特別交代這小孩每二小時要換一次尿布,一天要準備12.

 

看到這裡,我不知道你想到什麼? 我問一個碩二的同學,她當下的反應是“哦 要花很多錢?”

 

如果你是個有經驗的人,反應應該是“難道凌晨12點、2點、4點、6點都要?”畢竟小孩不可能自己換尿布,若是如此那可苦了大人. 不過,再仔細想想似乎也不太可能,因為尿布的功能本來就是吸尿的,除非這小孩量大到尿布都HOLD不住,否則怎麼可能每二小時要換一次?

 

再說了,這不過是個1歲多的小孩,如果每2小時都能可以尿量大到尿布HOLD不住,他不早就脫水了?

 

答案出來了,和愷愷案有關.

 

你可以猜看看,當愷愷案發生,社會聲浪又強力要求檢討時,政府會怎麼做?

當然就是把原本安置在保姆家的這些小孩全部先撤離,待政府全部檢視所有保母確定沒有問題後再送回.

 

問題是這段期間這麼多小孩要送去哪裡?答案就是育幼院.

如果你是育幼院,一下子來了十幾或20幾個小孩,你要怎麼辦?

很簡單嘛,就像工廠的流水線一樣處理,所有的小孩只要時間一到,統一送上奶瓶,不管你餓不餓,時間一到,統一收走,不管你吃飽了沒. 二小時換一次尿布也是同樣的道理.

 

更慘的是,因為這小孩是一覺醒來,就突然間變了一個新環境(沒有被預先告知),所以變得很恐慌,再加上沒有能力表達自己的不滿,於是開始變得自閉不肯說話,拒絕表達情感.我朋友和之前的保母連絡過,保母說這小孩之前都是正常的,似乎就是育幼院的幾個月改變了他.

 

我不確定這個小孩是不是惟一的受害者,也不確定這個傷害是暫時的還是長久的,但可以確定的是,他是這場風暴中,一個無辜的受害者.

 

再回頭看看那些大力聲援的正義人士,是不是又是一個通往地獄的路往往由善意所鋪成的例子?

 

 

2025年7月9日 星期三

汽車閉壘讓台灣陷入美國關稅報復?

 

汽車閉壘讓台灣陷入美國關稅報復?

 

毫無疑問,美國對台的關稅是近期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作為美國的小弟,該給了都給了,該投資的也投資了,甚至一堆專家還自動提出近乎台奸“式的提議─台灣主動提議,去買美國政府超長債. 但即便委曲至此,卻依然難搏關稅帝君的展顏一笑. 於是台灣名嘴最擅長的自我檢討就出爐了.

 

有位財經網美說,美國爸爸這麼生氣,都是因為政府故意保護裕隆(或其他國產車),害全國人民因此被拖下水.引發一堆人網攻這家公司. 昨天某前政府高層也說,台美一直無法順利達成協議,主因是農產品和汽車喬不攏。說得好像汽車產業(這裡指的是國產車 台灣有很多汽車零件是外銷的)對台灣非常重要. 或是只要台灣從善如流把進口汽車關稅調為0,台灣路上就會充滿美國車一樣.

 

你覺得呢? 我上課討論此話題時,曾點名多個同學講一個除Tesla以外的美國汽車品牌,結果只有一個同學講出雪佛蘭. 你不妨也想想你講得出來嗎?你在台灣街頭除了Tesla,你看過什麼美國車?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如此?真的是因為關稅嗎?

 

事實上在川普的第一任期,就曾指責過日本不肯大量進口美國汽車. 當時有個美國財經媒體還真的去研究了這件事. 得到的原因包括:

 

1.      日本是右駕 美國車是左駕

2.      日本很多小巷道,停車位也較小,不利於美國大車

3.      美國車較耗油

 

聽起來是不是很合理?事實上這是個很容易打臉的分析,因為雖然日本人不太買美國車,卻買了很多歐洲車.上述的“問題”其實歐洲車都有.在日本城市街頭,你會看到中產階級或年青人開的是日本車(和韓國及中國車),有錢人開的則是歐洲車,雙B和Range Rover…. 惟一較常見的美國車是近年才崛起的Tesla. 這個情況你在台灣街頭看,其實也差不多.

 

那為什麼日本人(台灣人)不開Tesla以外的美國車?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美國車很爛.

 

你知道要判斷美國車好不好,最準的地方是哪裡?當然就是美國嘛.

 

如果你在LA, NY Seattle 這樣的城市看路上開的車,你猜美國品牌的比例有多高?

我沒有精確的統計數字,但我看到的,其實和日本或台灣街頭看到的差不多. 有錢人開的是歐洲車+Tesla, 中產階級多半開日本和韓國車,中低收入和年輕人開美國車, 惟一的例外是pick-up,這種車基本上是美國三大車廠的天下(GM, Ford, Chrysler). 如果美國人自己都不想開本國生產,價格又比較便宜的美國品牌房車,為什麼台灣人或日本人就會買單?

 

這個道理就和當年台灣含淚開放美國火雞進口一樣,原本以為會有很大的衝擊,但其實並不大,理由很簡單,便宜並不是惟一的考量. 更別說汽車這玩意,還有後勤維修等一堆事要做.

 

你可以猜看看,如果真如這些“專家”所言,台灣把汽車關稅降到0, 台灣街頭將會出現更多美國車?還是會更多日本、韓國車? 如果是後者,這是川普想達到的嗎?

 

我猜一定有人會說,如果把美國汽車關稅降到0,就算三大車廠佔不了便宜,那美國生產的ToyotaHonda這些一樣可以進台灣,一樣有助於美國製造業啊.

 

首先,我不確定川普在不在乎只要美國好就好,還是更想讓美國品牌再次偉大? 其次,除非台灣最後的關稅政策是對美國汽車是0,其他國家維持17.5%,否則我看不出來為何Toyota Hyundai有必要把美國製造的汽車運到台灣來.

 

 最後,我查了一下,以2023年台灣一年汽車銷量是45萬台,其中國產25萬,進口20. 假設進口車有辦法拿下60%的原本國產車市場,那也不過增加15萬輛. 如果以一輛2萬美元報關價來算,這不過30億美元,這真的影響有這種重大嗎?

 

那為什麼台灣媒體都一致吵汽車議題?很簡單,因為台灣很多專家看似專業,但其實就是把美國對日本和韓國的議題拿來抄一遍而已.和公司治理一樣,美國的問題不代表這也會是台灣的問題.

 

的確,不能排除汽車議題是美方談判的議題之一,畢竟美國的策略很清楚,就是先漫天喊價,再慢慢砍. 反正我抬價了100%,就算你砍了50%,我也賺了50%. 而台灣的策略其實也不難猜,就是台灣內需市場很小,再怎麼割也割不出什麼肉,不如我們多買點武器 波音飛機和進口美國石油/天然氣 甚至讓美國參與台灣核電廠.

 

經貿談判很複雜,渉及很多面向. 絕對不是那些腦殘網美說的,就只因為1~2個因素就拖了全國人民下水.

 P.S 如果你想到的美國車是“福特” 抱歉,你在台灣街上看到大多數的福特都是“國產車"

請自行GOOGLE 福特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