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 星期三

汽車閉壘讓台灣陷入美國關稅報復?

 

汽車閉壘讓台灣陷入美國關稅報復?

 

毫無疑問,美國對台的關稅是近期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作為美國的小弟,該給了都給了,該投資的也投資了,甚至一堆專家還自動提出近乎台奸“式的提議─台灣主動提議,去買美國政府超長債. 但即便委曲至此,卻依然難搏關稅帝君的展顏一笑. 於是台灣名嘴最擅長的自我檢討就出爐了.

 

有位財經網美說,美國爸爸這麼生氣,都是因為政府故意保護裕隆(或其他國產車),害全國人民因此被拖下水.引發一堆人網攻這家公司. 昨天某前政府高層也說,台美一直無法順利達成協議,主因是農產品和汽車喬不攏。說得好像汽車產業(這裡指的是國產車 台灣有很多汽車零件是外銷的)對台灣非常重要. 或是只要台灣從善如流把進口汽車關稅調為0,台灣路上就會充滿美國車一樣.

 

你覺得呢? 我上課討論此話題時,曾點名多個同學講一個除Tesla以外的美國汽車品牌,結果只有一個同學講出雪佛蘭. 你不妨也想想你講得出來嗎?你在台灣街頭除了Tesla,你看過什麼美國車?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如此?真的是因為關稅嗎?

 

事實上在川普的第一任期,就曾指責過日本不肯大量進口美國汽車. 當時有個美國財經媒體還真的去研究了這件事. 得到的原因包括:

 

1.      日本是右駕 美國車是左駕

2.      日本很多小巷道,停車位也較小,不利於美國大車

3.      美國車較耗油

 

聽起來是不是很合理?事實上這是個很容易打臉的分析,因為雖然日本人不太買美國車,卻買了很多歐洲車.上述的“問題”其實歐洲車都有.在日本城市街頭,你會看到中產階級或年青人開的是日本車(和韓國及中國車),有錢人開的則是歐洲車,雙B和Range Rover…. 惟一較常見的美國車是近年才崛起的Tesla. 這個情況你在台灣街頭看,其實也差不多.

 

那為什麼日本人(台灣人)不開Tesla以外的美國車?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美國車很爛.

 

你知道要判斷美國車好不好,最準的地方是哪裡?當然就是美國嘛.

 

如果你在LA, NY Seattle 這樣的城市看路上開的車,你猜美國品牌的比例有多高?

我沒有精確的統計數字,但我看到的,其實和日本或台灣街頭看到的差不多. 有錢人開的是歐洲車+Tesla, 中產階級多半開日本和韓國車,中低收入和年輕人開美國車, 惟一的例外是pick-up,這種車基本上是美國三大車廠的天下(GM, Ford, Chrysler). 如果美國人自己都不想開本國生產,價格又比較便宜的美國品牌房車,為什麼台灣人或日本人就會買單?

 

這個道理就和當年台灣含淚開放美國火雞進口一樣,原本以為會有很大的衝擊,但其實並不大,理由很簡單,便宜並不是惟一的考量. 更別說汽車這玩意,還有後勤維修等一堆事要做.

 

你可以猜看看,如果真如這些“專家”所言,台灣把汽車關稅降到0, 台灣街頭將會出現更多美國車?還是會更多日本、韓國車? 如果是後者,這是川普想達到的嗎?

 

我猜一定有人會說,如果把美國汽車關稅降到0,就算三大車廠佔不了便宜,那美國生產的ToyotaHonda這些一樣可以進台灣,一樣有助於美國製造業啊.

 

首先,我不確定川普在不在乎只要美國好就好,還是更想讓美國品牌再次偉大? 其次,除非台灣最後的關稅政策是對美國汽車是0,其他國家維持17.5%,否則我看不出來為何Toyota Hyundai有必要把美國製造的汽車運到台灣來.

 

 最後,我查了一下,以2023年台灣一年汽車銷量是45萬台,其中國產25萬,進口20. 假設進口車有辦法拿下60%的原本國產車市場,那也不過增加15萬輛. 如果以一輛2萬美元報關價來算,這不過30億美元,這真的影響有這種重大嗎?

 

那為什麼台灣媒體都一致吵汽車議題?很簡單,因為台灣很多專家看似專業,但其實就是把美國對日本和韓國的議題拿來抄一遍而已.和公司治理一樣,美國的問題不代表這也會是台灣的問題.

 

的確,不能排除汽車議題是美方談判的議題之一,畢竟美國的策略很清楚,就是先漫天喊價,再慢慢砍. 反正我抬價了100%,就算你砍了50%,我也賺了50%. 而台灣的策略其實也不難猜,就是台灣內需市場很小,再怎麼割也割不出什麼肉,不如我們多買點武器 波音飛機和進口美國石油/天然氣 甚至讓美國參與台灣核電廠.

 

經貿談判很複雜,渉及很多面向. 絕對不是那些腦殘網美說的,就只因為1~2個因素就拖了全國人民下水.

 P.S 如果你想到的美國車是“福特” 抱歉,你在台灣街上看到大多數的福特都是“國產車"

請自行GOOGLE 福特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