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6日 星期五

談一點我的教學心得

 

談一點我的教學心得

 

這本是篇要放在教科書附的教師手冊中的文章,但由於有過度強烈個人色彩(雖然我看不出來強烈在哪裡),被勸阻了. 於是和過去一樣,不能放在正式的東西就拿來blog. 然後也和過去一樣,原本口氣還會很婉轉的東西放到blog就會變的肆無忌憚。(p.s 本文是重寫的,並非原文)

 

我是今年初到某大學去教授公司治理課,授課對象主要是四年級學生,當然其中也有幾位外系的,學生數大概是27位,對於一位沒有名氣的老師和上課時間是週五下午2~4點的課來說,算是很正常的現象。

 

這堂課前三堂 我就碰到新老師或許很難接受,和很多舊老師可能早就習以為常的事─學生出席率不高,我的課大概在4~50%左右學生會來, 而學生就算有來,不少學生上課不是在低頭就是在睡覺,有些人看起來像是在做筆記,但直覺告訴我並不是。

 

我猜不少老師碰到這種情況,大概都會搖頭嘆息,感慨學生一代不如一代。

 

先說結果好了,這個課雖然後來一半時間因為疫情改為線上,但就少數實體課來看,出席率大概都有90%,而且學生都是抬頭認真看著老師的。你不要以為這個課很輕鬆,不管實體或線上課,我是會一直點名學生回答問題的,而且不定期的課堂的最後20分鐘,老師會突然出現一個題目,要求學生作10分鐘討論後,每組都要派一個人上台報告。依我利用期中考的訪談,多數學生都對後者覺得壓力很大。

 

既然是這樣,為什麼學生還願意來上課? 答案很簡單,因為他們知道可以在這堂課學到東西,而且是有用的東西。

 

這也是這篇文章我想表達的─我們總覺得這一代的年輕人努力程度不及過去,但多數老師卻沒去想過,他們這一代的成長背景和我們有多麼不同。說白一點,客戶的消費口味早就不一樣了,但師傅依然煮著古早味並強迫大家一定要吃。於是客戶不是不來,就是愛吃不吃的,然後我們再去抱怨現在的消費者不懂的珍惜。問題真的是這樣嗎 ?

 

這一代的年輕人真的不努力嗎? 或不想學習嗎? 坦白說,我反倒認為所處的世界都在快速變化下,現在年輕人更想學的是實用,甚至是快速實用。或許有人認為這叫好高鶩遠,但反過來想,如果今天是我20歲,我也會是一樣的,說難聽一點,是學生在進歩,但老師和教科書一點都沒進歩,大家仍是希望把知識硬灌進學生腦子裡,然後用考試去測試學生的理解程度。30年前我唸大學時就是這樣,30年後的教室裡,除了老師的ppt做得漂亮一點,我不覺得本質上有什麼差別。學生一樣不理解,為什麼我會學這個? 學這個到底有什麼用? 反正就是硬記能夠應付考試就好。

 

雖然聽起來像廣告,但這也是我在教科書和課堂中努力想做到的,就是告訴學生為什麼會有這個東西,這個東西的功用到底是什麼? 然後,你們去想看看,它的壞處又是什麼?

到時學生就會知道,哦,為什麼是這樣?

 

另一個現代學生和我們不同之處是,他們沒辦法長時間專注在一件事上,說真的,這不是20歲人的問題,連我都覺得自己有這種問題,這是因為現代人接觸資訊的時間,不管是YouTube 或是多數影音都設定在10幾分鐘甚至更短,就算長片也不像傳統電視你必須耐心看完,播放器可以允許快轉。甚至我相信很多老師也是這樣。既然連你自己都這樣了,你怎能要求學生必須2小時都全神專注?

 

所以在我的課堂100分鐘中,我分成了4個部份。第一部份約10-15分鐘,主要講解時事,每一週會挑一個新聞來講給學生聽,從俄烏戰爭,石油怎麼影響我們的生活,到巴菲特的八卦….這部份一般來說學生很喜歡,第一他們只要聽,而且多數是當下的時事,學生多半也稍有概念,甚至還可以拿去和女友吹噓一下。

 

第二部份是正課,大概是40~50分鐘(休息後會再講10分鐘左右),差不多也是多數學生可以接受的極限。

 

第三部份是學生報告,也就是讓學生挑一個教案上台報告,約15~20分鐘(含老師講評和提問)

 

第四部份就是上面提的,臨時公佈一個問題,給同學分組討論後,派一個人上台報告。約20分鐘。

這個東西如前所述學生都會抱怨時間不夠,因為他們不習慣這種沒了預先準備馬上就要報告的事,而且初期會看到同一組的用猜拳決定誰報告後,要報告的人拼命查手機,其他的人就沒事了。

 

這時老師就會告訴同學,想一想未來進入職場後,你的老闆和主管是會二個禮拜前先告訴你問題,到時再提問,還是會隨時叫你去問問題的可能性大一點? 這麼一說,學生雖不甘願但多可以理解。

 

其次要告訴同學,這是一個Teamwork, 你同組的上台表現會影響到你的成績,再說了,你也不希望換你上台時,你同組都不理你吧? 第二次之後,就可以看到同組的人都會幫忙找答案了。最後,我會花時間去訓練同學上台後的開場,以及台下同學該有的反應,更重要的是,允許上台學生拿手機去唸(這對現代的年輕人很重要),並告訴同學,這是個重視表達能力的年代,好的表達能力可能甚至比你實力更重要,同樣地,先讓同學理解為什麼老師要做這種事。

 

其實當同學有機會第二次上台,他們就會覺得這件事沒有想像的可怕。

 

這正是我的教學法,教每個東西前讓學生知道為什麼要學這個,再透過把二節課分為四個部位,讓學生在大部份時間都能保有專注力且或許能聽進去。

 我不敢說自己教得多好,或是我的學生是否學習成效要高於那些背誦標準答案的學生,但至少我相信學生來上課是比較心甘情願的。

 

我曾在FB看到某位老師說,雖然我的學生每堂都只有10%的來上課,但還好來上課的同學都很認真。說真的,我不知道這位老師是哪來的勇氣說這些話的。市場在改變,但作為知識供給者的老師卻沒有改變,或許這是下一次你再聽到年輕人學習心愈來愈差時,老師自己也該想一想的。

 

 

2 則留言:

  1. 能被時時進步的老師教到很幸運,台灣很大的問題就是產官學完全大脫鉤,老師教2、30年前的東西不要說科技領域會脫鉤,其實任何產業都會,稍微懂一點的學生馬上就看破這老師躲在安逸的辦公桌後面太久了,以至於講出來的東西讓人想翻白眼,不敢說國外教育多厲害,但有聽過不少國外教授本身就是企業主管,他們才比較能平衡學習上需要同步業界的問題,可惜我們很多時候設計上都沒有將這些領域上的人才擴大他們影響力的方案,說真的人家專心工作賺的一定更多,來講課賺鐘點費真是很佛心...

    回覆刪除
  2. 對於如何與年輕世代相處、互動,非常有啟發性的一篇文章,感謝 Rus 大分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