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2日 星期一

三國歷史真的很重要嗎?

 

三國歷史真的很重要嗎?

 

最近有個不太重要的新聞,就是新的十二年國教課綱中,三國的歷史將消失了(就是新的教科書裡就沒這段了)。對某些人來說,消失了也好,反正都是外國歷史,讀這種東西要幹嘛? 而對另一邊的人來說,這代表著執政當局的去中國化,自然要抗爭到底。然後呢….結果是根本沒人在乎,因為受媒體洗腦式的報導,台灣民眾更關心某位突逝的明星,他的朋友是多麼的感念他。

 

知不知道三國歷史真的很重要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你要先知道學歷史的目的到底要幹嘛?

 

你可能聽過很多人說過,學校學那些Sin / Cos 或開根號/Log,根本是浪費時間,因為現實生活根本用不到。同樣道理,知道三國是魏蜀吳對人生根本沒有意義。

 

的確,除了對少數從事數學工作或理工的人有用之外,多數我們日常生活所需的數字只有加減乘除,那為什麼要學這些數學? 答案是數學的目的在訓練你的頭腦對於數字的運算能力和破解能力,所以重點不在答案而在過程。同樣的道理,也應用在歷史。

 

很多專家說,學歷史的目的在於讓你了解曾經發生在你所處這塊土地的事,進而讓你對這塊土地產生情感,所以你應該多學台灣歷史而不是那些虛無的中國歷史。很有道理對吧? ……..~這就是標準的沒博假博”(台語,意思是什麼都不懂還裝的很懂的樣子)

 

你可能知道,在中國帝王的養成教育中,歷史都是一堂必修課,難道這些帝王都必須知道這塊土地曾發生的歷史,才會愛自己的國家嗎? 當然不是,因為歷史教育的目的在於思辨。不同於數學在教你邏輯和運算的思辨,歷史在教你的是,當一個帝王面臨國家重要決策有不同選擇時,他做了這個決定,是怎麼影響這個國家的,如果是你,你會不會做一樣的事,或者你該多考慮其他的因素?

 

如果你是曹操 原本準備了大軍要拿下荊州,結果沒想到荊州刺史自己投降了,你要不要順勢去統一全國? 說不定威脅一下,江東的孫權也會和劉琮一樣直接投降呢!

 

還是 你會思考,北方車騎不習水戰,而且瘟疫盛行,還是休整個1~2年再說?”

 

從結果論來看,你可能覺得曹操野心太大,應該要休整的,統一天下是早晚的事。可是你別忘了,幾百年前數十萬大軍要集結,可不是像今天一樣一個月前發個召集令,等報到當天把士兵運上卡軍就可以出發了。大軍可能走了幾個月才到這裡,你覺得有點風險,所以叫大家走幾個月回家後,明後年再來一次? “

 

這就是所謂的歷史的教訓和思辨,如果用今天的商學院課程來看,其實就是用不同的教案來訓練學生的思考和判斷能力

 

說的這麼好聽,可是台灣的歷史課不是這樣教的啊?” 沒錯啊,這就是台灣教育的失敗嘛! 我敢說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台灣一堆編歷史教科書的老師自己都搞不清楚歷史的意義,所以才會把歷史搞成只要去背誦什麼時代發生了什麼事這種無意義的事。

 

學歷史沒有意義嗎? 你去看一下美國的政治人物,多數政治人物大學的主修都來自歷史、法律和哲學(Joe Biden就是其中之一)。為什麼? 就是我說的,歷史在訓練你的思辨能力。

 

接下來說,為什麼三國歷史很重要? 理由也很簡單,因為它提供了我們教育中少見的思維環境。

 

在我們從小的教育中,我們最常接受的是二元化的思維,正義與邪惡、好人與壞人,所以在歷史中,我們常被洗腦一件事,那就是如果這個人是個好人或民族英雄,但他所做所為都是好的。可是現實世界裡,一個好人其實也會做壞事的,例如一個貪污犯,他可能是慈愛的父親、鄰居口中的好人; 一個為民眾奔波的政治人物,私底下會打老婆等,歷史最有名的人物,就是因為打倭寇出名的民族英雄戚繼光,在他赫赫軍功下,是他的貪污收賄和不遺餘力巴結上司,一個人有好也有壞的一面,有其光明面也有陰暗面,你問問自己,這是不是才是真實的人生?

 

那為什麼我們的教育不去訓練多維思考? 這是因為我們所處的世界多數情況就是兩元化,白天/黑夜,好的/壞的,所以人天生的基因對於二選一就很容易作判斷,三個以上就很難選擇。(~ 這一段是筷子老高說的)

 

也正因為多數人天生習慣於二選一,所以有三個以上的選項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而三國的環境好就好在這裡。

 

顧名思義,三國就是有3個國家同時存在,而3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問題和生存之道。如果我們的三國歷史課,不是去叫你背誦建安xx年發生了什麼事,或是赤壁之戰奠定三國鼎立之勢。而是把學生分為魏蜀吳三組,叫學生去分析自己國家的優劣勢和挑戰與機會(就是SWOT分析啦),再讓學生去換位思考,如果換成另一個,你又會怎麼作?

 

諸葛亮死後,後主劉禪對北伐開始興緻缺缺,這是對的嗎?”

曹丕篡漢繼帝位後 如果你是孫權,你會抨擊他還是向他稱臣換取和平?”

 

…..這種模擬題其實很多,而對學生的訓練也很重要,因為扮演三國任何一位君主,在思索一個決策時,除了考慮自己,還必須同時考慮其他二個國家的反應,以及避免破壞掉三國之間的均衡(或者魏會考慮如何打破這個均衡)。這就是多重多元思考的訓練!

 

最後,我想說的是,台灣很可悲的一件事,就是有很多沒博假博的人,他們多半是自栩是從反對威權出身的人,可是當他們擁有的權力,做的卻是和他們當年最討厭的人一模一樣的事,用自己的解釋方式,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無辜的人身上。歷史不該是愛國教育,而該是一種思維訓練。一個好的歷史教育不是叫你去記憶中國幾千年歷史發生了什麼事,或是把諸葛亮換成了羅福星或兒玉源太郎,你就會變得愛台灣。而是應該是以一個一個的歷史案例(不論中外….台外)去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這才叫他媽的教育 好嗎? !

 

 

 

 

5 則留言:

  1. 簡單來說吧,版主你以為自己看了歷史在思辨,實際上你陷入了一個人製的歷史框架。不跳出這個框架,任何的「思辨」,都不具意義。
    這個框架是什麼?這個框架叫「中華民族共同體」。
    所以你所有的「思辨」,都停留在「篡位」「稱臣」「一統」這種陳壽三國志的敘事裡,你在這個敘事裡打轉,不會看見上古中古中華地區與近世的顯著差異。是故你覺得你在「思辨」,只是在被製造的歷史中,談著你想談的話題而已。

    回覆刪除
  2. 歷史是勝利者寫得有什麼好讀,認識的三國也是野史。
    版主要讀的是歷史厚黑學或類似明朝那些事兒這類讀物吧
    可惜學校的歷史課根本就是浪費時間一門課
    台灣教育最大敗筆就是花時間訓練一堆通才不是專才

    回覆刪除
  3. 歷史是紀錄人的行為. 就如同文中說的商業教案一般,就算這個教案是被調整過的,亦不減其對學習者的教育性

    回覆刪除
  4.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5. 學三國史最少玩三國志可以知道誰是屬於哪方人士
    很好奇香港、新加坡是否有學這些東西?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