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皆知, 在上週五日本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地震.而地震過後引發的海嘯更是帶來重大的傷亡. 地震發生的同時, 我正在打球, 所以只是隱約聽到球友提及此事, 一直到晚上回家, 打開電視, 才驚覺事情原來這麼大.
不過當下, 有一件讓我很不爽的事, 是台灣的財經媒體開始紛紛討論台灣有哪些上市櫃公司可以因此”獲益”.
我算了一下, 我從大二大三開始投資股票, 到今天也有二十年左右的”股齡”了. 這當中, 我有因為買進股票上漲賺過錢, 也曾因為放空股票和指數下跌賺過錢, 但無論如何, 我絕對不會想賺這種因為人家受苦而獲利的錢. 特別是一些財經電視台, 採訪分析師大談台灣建材鋼鐵等會因重建獲利, 電子業會因為轉單效應得利時, 大家講的眉開眼笑時, 我真的很難接受, 這就是我們台灣的水準, 在我們鄰近國家受到天災時, 我們在大談如何從中獲益.
當然, 你可以理解, 這些分析師, 電視主持人可能也是身不得已, 人家訪問總不能不說, 或者根本背後老闆就持有一堆股票, 希望你喊漲, 不要喊跌, 那麼我可以告訴你我第二個很幹的原因, 就是這些人根本在胡說八道.
我相信這二天, 應該不少人從報紙看到了相關的分析文章, 或是表列的”地震概念股”, 甚至有人大喊”危機入市”, 或是有良心一點的, 叫你”重新調整資產配置”. 是否真該如此, 我無法評論, 因為我也無法擔保我一定對, 但是你或許可以參考看看, 用我的想法來分析日本地震的後續效應:
- 日元會上漲: 一般來說, 如果沒有故意控制, 這種受到大天災的國家貨幣會貶值. 因為短期內經濟會不看好, 而同時央行一般也會大幅調低利率來拯救經濟. 像紐西蘭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惟獨日本是例外, 因為日本這個國家不管是政府或是民間, 都保有大量國外資產. 再加上日本利率也降無可降, 因此一當國內有事, 很多資金自然要”班師回朝”. 進而帶動對日元的需求, 這從地震發生後日元對美元居然不貶反升就不難了解.(請參見isaacchen 先生著”日本-The Sunset Samurai”)
- 商品價格/股市會下跌: 在我之前的文章, “石油上漲是怎回事?”, 就告訴過大家, 這些油價, 金價..xx價上漲, 基本上和實際需求是沒有絕對關係的. 惟一帶動這些價格上漲的因素, 就是錢太多, 讓避險基金去炒期貨. 而這二年來全球股市的狂漲, 我想很多人也很清楚, 不全然是經濟復甦, 有很大原因是美國在撒錢. 這其中日本也貢獻不少. 所以當日本人要把錢拿回國內, 自然要賣掉一些海外資產, 這就像基金公司面臨大量贖回一樣, 惟一能做的, 就是賣出手上持股, 換成現金好因應客戶現金需求. 除非美國或其他國家能加速釋出資金, 填補這個空洞, 否則商品和股市下修只是早晚的事. 當然,你或許想, 我何以認為日本公司或政府會賣出海外資產, 把錢匯回日本, 答案就在我看到日本的壽險和產險公司, 很”有種”地宣佈, 這次天災的受災戶, 不受保險中因重大天災不可抗力因素不理賠的限制. 換言之, 我猜現在在”挫著等”的, 除了日本管理核能的單位, 應該就是這些保險公司了, 而通常這些保險公司除了擁有大量海外資產外, 也會有”再保險”, 因此, 如果”再保險”公司也接受理賠重大天災, 那麼這個效應, 很快就會在金融圈中擴散出去. 這件事不會馬上浮現, 但是會隨著天災慢慢落幕後, 重建開始, 資金的需求也會慢慢展開.
- 日本經濟會下滑: 不用懷疑, 連921都可以讓台灣GDP減少1%, 更何況是這次的日本, 這種天災反而會因為重建帶動GDP成長的神話, 只有對岸的中國作得到, 日本是不可能的. 惟一可能的好消息是, 日本已經通貨緊縮很久了, 是否會因而帶動日本的國內消費, 值得觀察.
- 日本財政數字會更難看: 這個也不難理解, 日本財政赤字佔GDP已經破200% 未來災後重建會讓這個數字更高, 未來我不知道日本會不會因而宣佈財政緊縮, 如果是, 那肯定會讓全球經濟再現陰影. 那麼, 也會讓我下一個要說的事, 更顯得不可能.
- 台灣產業會受惠? 目前我看到分析師說台灣產業會受惠的, 有三大類
(1) 災後重建類: 包括鋼鐵, 水泥, 玻璃…, 我不知道日本會不會買台灣生產的以上產品, 但是首先, 這種災後重建工作至少要3~6個月後才會開始. 現在開始預期未免太早了吧. 其次, 就像我說的, 如果日本在財政問題下, 以縮減其他公共工程來支應本次災後重建, 那麼一來一往這些產業也不見得受惠. 更何況真正影響台灣這些原物料需求的, 是台灣本地市場和中國大陸. 在台灣因奢侈稅可能造成房地產下滑和中國嚴格打房和控制地方政府亂舉債建設下, 這些產業反而風險很高.
(2) 電子業轉單: 說真的, 台灣和日本不全然是競爭關係. 相反的, 台灣有很多重要零組件要依賴日本. 缺了零件, 就算有單也無法交貨. 其次, 日本本身也是電子產品重要的市場, 不難想像如果日本人不管因為實質因素, 或因為心理不安全, 減少買電子產品, 台灣產業真的會受惠嗎?
(3) 觀光業: (X的, 這是我聽過最鬼扯的). 理由是因為日本地震, 因為很多要去日本的觀光客會改來台灣. 首先, 長期以來, 日本觀光客是台灣排第一的觀光客. 最好是這些日本人都被嚇到要來台灣, 否則依常理來說, 日本人其實可能減少出國, 台灣人也會減少去日本. 那麼這二年來取代日本觀光客成為第一的大陸觀光客呢? 是的, 他們有可能不想去日本, 想改來台灣, 但別忘了來台大陸觀光客有名額上限, 目前都是滿的. 換言之, 就算因為本事件有1億大陸觀光客原本要去日本, 現在想改來台灣, 除非台灣政府調高開放名額, 否則根本沒用. 至於其他國家, 我想除了香港和一些韓國人可能這麼作, 其他國家可能性根本不大.
(4) 金融業, 特別是保險業會受災嚴重: 在寫的同時, 其實新聞已經出來了, 台灣整體金融業曝險部位是新台幣1041億元. 當然這些金額不會都是風險. 這只是突現出來在全球化資金狂流中, 大多數的主要經濟體都不可能置身事外於這場天災中.
6. 宅經濟和邪惡產品會上揚:依我觀察紐約911事件後美國人的反應. 基本上, 會有二種, 一種人變的疑神疑鬼, 能不必要出門就不出門. 所以不難想像網購這些事, 或任何不用出門的事, 都會獲益. 另一種人則會表現出人生難測, 要及時行樂, 所以像酒類, 賭博…這些行業的收入都會大增. 當然日本和美國國情不同, 是否會出現同樣的事, 仍要待觀察.
這個文章前後弄了近三天, 所以很多文中寫的東西, 其實也陸續有些印證. 這幾天不知為什麼, 一直有人說”日本現在已經是第三大經濟體了, 重要性不比從前了”. 我不能理解, 如果排名都搞不清楚是第幾的, 葡萄牙, 愛爾蘭, 都可以搞的大家天翻地覆了, 何以第三”不重要”?
更別忘了, 這個國家有1.2億的人口, 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外. 也同時是世界第六大進口國, 如果因此消費品需求下降, 很難想像對世界經濟不是一大挫敗. 我也更難想像, 以台灣和日本間密切的往來, 台灣人居然可以整暇以待. 搞的好像影響不大一樣.
最後, 這篇文章之所以一直沒有PO上來, 是因為我一開始寫的標題是, “台灣的媒體和分析師都是王八蛋”. 我想標題已經告訴你我原本想說的是什麼. 不過考量本站的屬性, 我還是重新調整了部份內容.
回到這次的天災, 不管日本地震對你的意義是另一個賺錢的機會(或是少賠錢的機會), 或是宗教上的人應誠誠惶恐, 謙卑對待自然. 我想對於另一群正在受苦的人們, 我們都應該保有同情和人道協助的同理心. 我想這才是這篇文章最想表達的事.
講得真好
回覆刪除新聞也終於開使提到很多台灣產業需要的零組件都是只有日本才能提供的.
台灣的媒體和分析師都是王八蛋
回覆刪除這句話說的真是太貼切了
什麼「地震概念股」真是莫名其妙
話說回來
前兩星期跟您買的中國商賈 還真是不錯看呢
台灣人喜歡看聳動和煽情的新聞,無奈~~~
回覆刪除原本的標題比較好
回覆刪除任何时候,首先都要确保自己是一个人道主义者
回覆刪除資本市場本來就是趨利而行 化身為道德魔人只會被資本市場修理罷了
回覆刪除日本發生這麼嚴重的天災如果真的是一個熟悉資本市場運作的人 當下一定是二話不說用高槓桿去空日股
資本市場本來就是個無情的 你難不成想賣娼又想立貞節牌坊? 搞笑....
台灣人看新聞的胃口越養越大
回覆刪除都是從香港人那邊傳過來的
唉...
唉...
回覆刪除文章被理解為"想賣娼又想立貞節牌坊"
許多人閱讀文章,
似乎只挑自己想看的部分並主觀的加以解讀
斷章取義程度之高,也蠻搞笑的...
hi physnomics:
回覆刪除依您的留言 你應該關注本blog有一段時間了. 所以你應該不難了解本文和其他文章風格並無太大的差異. 本站一向是以紀錄我個人想法為主. 因此不同於其他財經網站, 我幾乎很少在文章內容中建議買進/賣出個股和任何產業. 所以何來又想賣娼又想立牌坊之說?
其次 個人逐利之說是十分正常的人性. 我並無反對有人利用任何機會賺錢 不管是天災還是看好未來. 但是當你今天運用的是如媒體這樣的公器. 那則要另當別論. 某種程度你必須要把道德因素改量進來. 這就像你不能租了一個電視頻道, 在上面鼓吹殺人一樣.很遺憾的, 不管是主管機構或是輿論都並未用力監督此事.
輪流停電
回覆刪除一座核電廠報銷 日本電力供給缺口非短期可以解決
電力供給以民生優先 工業擺一邊
需求>供給 → 強化 通貨膨漲
昨天下午還看到我們的經建會劉主委向媒體說日本這次的問題對台灣影響不大。很難得看到官方,媒體,業界大團結耶。原標題應該對現在的政府也是適用的。
回覆刪除說了一嘴仁義道德,害我花時間看了這篇爛文張,還是姑微利是圖的xx
回覆刪除呼籲大家出點錢、或力,幫助災民吧!
Hi!How are you.對於這樣高見,本人非常認同.現在媒體及政治人物經常不用心,不用功?而且出口不驚人死不休!太好了.
回覆刪除原本的標題比較好
回覆刪除事隔一段時間,這篇所寫的內容大多得到印證。也可以說NHK是日劇,台灣媒體是夜市人生。
回覆刪除hi RUS兄,很久沒上來看您的文章,因為您的文章多半太專業,我看不懂,再者,我操作金融商品時對未來的景氣、前景等走向並不納入考量,但我也非技術分析學派,跌也好,漲也罷,反正時間久了,我可以確定我是贏家,所以不在乎,也所以就少看任何人對未來的分析文了。
回覆刪除但我對您所說的「我絕對不會想賺這種因為人家受苦而獲利的錢」
有些意見想和您分享和求證,
若您所指的「受苦」的字眼,指的是受傷、死亡的實體傷害,那我是可以認同的。
但是若把您的這句話放在您所操作的期貨或選擇權的零和市場裡討論,您覺得合理嗎?
我想說的是在零和市場中,賺錢的一方,不就是賺受苦(賠錢)的一方的錢嗎?
若您認同此道德標準,那您是不是不操作期貨或選擇權呢?
但可從您的文章得知您有操作金融商品的行為,
還是您認為雙方合議下的賺賠、輸贏,就沒有所謂人家受苦的問題呢?
抱歉把您的一句話問到零和市場來用,我知道您這句話的用法不是在此,不過我真的很好奇若以同樣的道德標準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以及我所看到的金融世界。
我看到和別人不同的金融世界如下,別人所指的乃是歷年來問過的多數人:
1.除期貨、選擇權市場外,股票市場的次級市場也是零和市場,不過少有人認同,認同的不超過3個,也問過經濟系的在學學生,說學校也不是這樣教,我看過的書上也不這樣寫…
故引例如下辯證
假設市場不准做空,則多頭市場,投資人全贏,贏誰的錢?空頭市場,投資人全輸,又輸誰的錢?
解:隨多頭市場的走高,資產卡在股價上(泡沫起),空頭市場泡沫消散,故多頭市場賺來的錢全是空頭市場將要輸的錢(除非泡沫愈吹愈大),故說次級市場(交易市場)亦是零和市場。(註:但實際情況是泡沫也未必要非破不可,只是以此多空循環解說此現象)
2.所以不論期貨、選擇權、股票中賺錢的人,皆是賺別人口袋裡的錢,因為「交易」創造不出真實的價值(或淺說是有價值的金錢,因為錢不過是從A的口袋跑到B的口袋)
3.真實的價值要說來就是基礎的能源、資源,能源、資源經過加工後變成產品,但在「交易」的那段是創造不出真實價值的,只有資產的流動。
4.除權息無用論,簡言之就是上市櫃公司無法藉由除權息將獲利分給股東,因為除權和除息後,會有一個參考價向下修正股價,而除權息後,未必填權息,而需要市場另外的買盤將股價拉昇,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就更別提若是下跌了。
但很多人被所謂的「股價反應的是未來,除權息前可能以經漲過頭了,所以也可能有貼權息的走勢」,但是我專注的是公司賺的錢到哪裡去了,以除權而言印股票換鈔票,將資金鎖在公司,賺的錢還是留在公司,顯而易見未將獲利分配出來;除息則公司拿錢分給股東,但卻得下修股價,錢又到哪兒去了呢?在此我將我所想的稍作保留,只說除息比除權好,在此打住。
5.股票期貨市場的參與者,其本質為輸率,輸率來源主要為手續費和稅金,輸率的克服要靠數學計算,算得克服了,才是克服了;基本分析者猜想未來,猜想的結果無法納入計算,可想而知無法克服輸率;技術分析者統計過去,找尋過去贏的原則,但無法保證未來也能符合此狀況,一樣無法取得贏率代入數學式中。
是故,我以為金融操作的方法,要算的出來有贏率,才真的有贏率,不過我無法舉例我的算法如何,所以如何操作,錢我還是自己輸自己賺就好…
所以雙方合議下的賺賠、輸贏,若是源自於愚昧而介入一場輸的賭局,那應糾正世人的觀念才能符合善之本質。所以我也不認同公益彩券、賭場和金融交易市場給人無知的運用。
以我之見,金融市場就是一個人吃人的市場,不過絕大多數的人以為自己有勝算,所以投入資金,實際上在數學上說不通,最後搞得灰頭土臉…
在零和市場裡我認為能長期賺錢的人我認為就是賺受苦的人的錢,所以看到您說「我絕對不會想賺這種因為人家受苦而獲利的錢」,但操作金融商品就是如此,若以您所說之道德標準觀之,若認同以上論點是不是該放棄操作呢?故提出來給您參考。
在金融市場的操作裡,我不敢說「我絕對不會想賺因為人家受苦而獲利的錢」,所以我仍舊會操作金融市場,我希望若能如願賺錢,我能做一些改變世界觀念的事。畢竟,世人不見你的成績,即使有理亦難以教人信服,所以我也只好盡我所能的修理世人了XD,不然就是我被世人修理而無怨…
我所學非商科,關於第4點,有此想法很多年了,始終等不到人公開提出相同見解,所以提出來讓大家思考思考。
Hi Maison:
回覆刪除謝謝你的留言...讓我有點受寵若驚..因為在我過去的印象中, 會寫這麼長留言的, 多半是來痛批我. 本站的文章, 與其說是財經分析, 其實更像是我個人的心得紀錄. 所以這裡很少會直接告訴你"進場"或"出場", 我其實也不希望有人依我的文章去買進賣出. 我只是希望能對一些社會普遍的想法, 提出我不同的觀點.
至於您提到零和遊戲, 也就是我說不應該利用別人痛苦賺錢之事. 其實其他人也在留言中提過. 在投資市場打滾多年, 當然, 我不會是指叫大家不看股市, 靜心為災民祈福. 我批評的是媒體, 不應利用公眾頻道(電視. 報紙..)來炫耀這樣事. 這有道德的問題.
至於你提的第四點, 除權息之事, 請容我想一想再回答你.
關於MASION提出的第四點,幾個想法:
回覆刪除1. 股價是透過交易而決定出的當下市場共同認同價值,與過去與未來並沒有絕對的正反向關係。
2. 不論是除權還是除息,這些錢早在交易過程中被認列入市場的共同認同價值,也就是股價。所以也就沒有錢到那去的問題。
3. 填權或貼權,只不過是市場對股價在除權息之後,漲或跌的形容詞。跟公司這次分配出去的股或錢比較無關,而是交易過程中,市場對這股票在除權息點後的共同認同價值。
HI TOWER兄您好:
回覆刪除先感謝您給的意見。
您的第一點我認同。
但第二點的最後一句話「所以也就沒有錢到那去的問題。」,我不認同。
舉例如下,
若我們合股出資開一間雞排店,過了一年,結算去年有賺,結果有下列兩種情況發生,
1想配股(股份)
2想配息(錢)
在1的條件下我和你都拿到股票,但「獲利的錢」仍在雞排公司的帳上,沒有消失。
注意,我在意的是「獲利的錢」,因為這個分配盈餘的概念應該才是合股投資的本意,並不是賭股價的高低。
因為暫時不會清算(或說收掉)雞排店公司,所以去年賺的錢仍在帳上。
但若是2的條件,直接配去年「獲利的錢」,所以若還是想清算雞排店,那剩下賣掉剩餘價值的錢,則將會是股東拿到的總金額;但若不清算,則繼續經營,每年都可收到錢,直到哪一年想清算掉,錢的來來去去都很清楚。
但用在上市櫃公司就不一樣了,發股票除權,還得等比例調降參考價,等於沒發,除息亦同。
若還是不了解其邏輯的謬誤之處,我再舉一例,我也常與人言此例,若以現今之除權息規則之下,思想勿受限於現行法規規範來看下例
有一間公司,定明年的1月5日除息,將去年獲利的稅後金額全部配發,哪知在年底股價10元時,突然出現暴利,換算年度配息將達1000元,因受限於漲跌停幅度為7%,1月5日的除息參考價,將為「負值」。XD,有負的股價嗎?是免費嗎?不過當然不會有人賣出啦!
以此例可看出配股配息使用參考價邏輯之謬誤。
本應自然讓行情走出來,而不是調整至參考價,不過話說回來,除權息日那天(修正價位那天)好像漲跌停無限制是吧???
對於你的第三點,說得很好其實已看出你已暗指股價隨時都是市場的「共同認同價值」,所以即是廢物公司一間,只要有很多人認同,也可以炒作,所以投資股票是「賭」,因為配股配息為虛,所以沒有像投資雞排店一樣的性質。
如何估算雞排店的剩餘價值,雞排店可以頂讓,可以將設備分開求現,不論方法為何,其剩餘價值雖因處理方法而有差異,但想買股份的人,可以從這方面去估股價,所以說不考慮把一間公司賣掉的價值,很難估的準公司的股價,昨天看新聞SKYPE好像被微軟85億美金買下了…不知SKYPE先前的股價能表現出有靠近85億的價值嗎?
結語
和朋友合股開雞排店,和買上市櫃股票,金錢運作的模式大不相同。
前者真的是投資,後者則像賭博,因為看起來有分配盈餘給股東,其實沒有,一直吸金倒是真的。
但除息比較怪,公司明明從口袋裡掏錢給股東,股東卻在帳上拿不到?但以我認知,全配息的公司,會比較像雞排店,真的是投資。除權不過拿張紙印一印而已,去年真正的獲利還留在公司呀!
以上是我的認知,也歡迎您提出討論。
HI RUS兄:
回覆刪除其實我的心態也是想求進步,所以提出來討論,我自知不是通曉金融世界的人,也在求知中,所以我的敘述,當然也可能會被推翻,我也希望會被推翻,這樣我也才能進步。
你以前的評論或許和人意見相反,所以會有人提出相反的看法來反駁;不論是景氣或是股價,早年的我也想得知未來的走向,但近年的我則想若能不猜測未來而獲利,可以嗎?最後我找到了,所以也不研究能猜出方向的辦法了,但我的朋友說我對猜方向的做法,只是一種交易風格,並不代表什麼…
我無言,若只是一種交易風格也就罷了,重點是取得贏率的思維才可貴。不過,目前我還不期望有人懂就是了…因為總是先一步一步打好基礎,才能蓋起高樓,若對基本的交易架構,也就是買股票都搞不清楚是投資還是投機,那也必然在「賭」的路上跌跌撞撞。
台灣的賭神戴子郎,定義了投資和投機的分野,我覺得非常好,他說「正贏率是投資,負贏率是賭博。」可惜大眾並不了解自己幹的是正贏率的事還是負贏率的事。
所以我也希望你能和我一起想想金融市場的架構問題。希望也對你有幫助。
TO MAISON
回覆刪除看您的舉例,大概了解你會認為有矛盾的原因。下面幾件事您可以想一想。
1. 公司賺錢不一定就要配發股利或股息。
2. 公司的市值與淨值並沒有一定的相對大小關係,而市值與淨值的組成基礎更是有相當的差異。
3. 公司總市值的改變是由市場的共同認同價值改變而改變,配股配息皆不可影響總市值。
另外關於那10元股價與1000元股息的例子在現實上是不會存在的。如果真的有結算出每股可配1000元股息的穫利,那這公司也可保留999元每股營餘只配1元股利。但我相信這公司股票應該會無量漲停好一陣子,直到價位到達市場共同認同的價格才會打開。所以也不用擔心會有除息後為負的問題。
回覆刪除TOWER 兄您好:
回覆刪除看完您的回應,以我的理解似乎還是不能說明公司把獲利的錢有沒有如實的分給股東,以雞排店為例,是可以每年好好的分給股東的。
記得我們要將關注的焦點放在上市公司賺的錢到底會不會分給股東,以此確定買上市櫃的股票是不是一種「投資」的行為。反之則可能是「投機」的行為了。
故逐點回應如下:
1.公司賺錢不一定就要配發股利或股息。
認同~
記得是可以納入資本公積,不在當年度配發出來,留在以後配發或…剩下的事我也不清楚。
但與合股雞排店不同,就算納入公司資本,股東要賣雞排店的股權時,也可以簡單的知道雞排店的帳上還有多少剩餘的盈餘,而納入股價的計算,所以說股價不是虛的,但上市櫃股價比較像是虛的想像值。
2.公司的市值與淨值並沒有一定的相對大小關係,而市值與淨值的組成基礎更是有相當的差異。
認同~
3.公司總市值的改變是由市場的共同認同價值改變而改變,配股配息皆不可影響總市值。
這點不能認同~雖說這應是目前會計的原則,也應是本問題的關鍵了。
先說配股,若不能影響總市值,那必須給參考價修正,因為除權後的總股數變多了。
但,除權後總股數變多了,那公司賺的錢還在公司的口袋裡,公司光印幾張紙就把股東給騙了,那填權呢?填權是市場外來的資金推高股價的現像,並不改變去年公司賺的錢還在公司口袋裡的事實。更別提貼權了。
所以在此下了結論,除權並無法將公司賺的錢配發出來,明年還得繳所得稅,真的是相當差勁。
再說配息,若不能影響總市值,那配完後,何必給參考價修正,修正了不是反而影響了總市值嗎?
如果說仍該修正,那公司的花費,是不是也要修正股價呢,董監的車馬費也高的嚇人,為何就能用費用計算而不會影響到股價的修正參考價呢?
所以在配息來看,我認為還是矛盾。
但我還是覺得配息比較好,原本不該修正的股價,修正了,反正無法修正成負值,只要有從公司的口袋裡拿出獲利,長期而言就比較像投資。
您的第二篇的意見是:
無量好像只能跌停,漲停一定要交易1張以上,重點是以我的例子沒時間漲到那個價位。
再說不可能發生配1000元股息的事
我分析事情需要假設
常用的假設法為極大的正值、原值、極大的負值,三個面向來測試
其實還有兩個少用的,就是極小的正值和極大的負值,也就是接近0的正負兩個值,有時候會有作用。
所以說就算現在說不可能發生,那配200元有沒可能,那100元呢,還是50元,關鍵是找邏輯的謬誤之處,所以採用大值以破其謬誤。
因為主要的焦點是放在,買賣股票是「投資」還是「投機」,所以才有後來的看公司分配盈餘的模式與雞排店相比,再分除權息論証公司的錢跑到哪裡去了,以判斷是不是投資,還是只是玩弄紙上的價位。重點是盯緊錢~
非常感謝您的回應,尤其是第三點講到了現況的矛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