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國政府會關門?
10/1最新的消息莫過於美國政府關門(Shutdown).
一、簡單解釋一下為何會如此?
因為美國的財政年度開始於10/1( 10/1到隔年9/30, 台灣則是從1/1~12/31). 換言之,只要國會未能在10/1前通過隔年預算,”依法” 10/1起政府沒有預算可以運用,就必須停擺,直到預算通過.
二、執政的共和黨不是同時控制了參眾兩院,為何預算還會不過?
依規定,預算案必須在參議院(Senate)以超過60票才能通過,而共和黨目前只掌控53席(共100席). 因此民主黨以此杯葛,要求共和黨必須通過一些民主黨支持的法案,否則大家就玉石俱焚.
三、政府關門會怎樣?
答案是這種事在美國已經很多次了,依規定除了必要的如國防、海岸巡防、機場…等,聯邦政府就是關門,對民眾來說,洽公會無門,如果你是領政府補助的,都會暫停. 或是外包領政府工程款的,也會暫停, 以上都是指聯邦政府的公務員或補助,如果是地方政府的,如學校
警察…這些不受影響.
當然還有一些連帶波及影響,我相信近期新聞一定會提到,很多政府的統計數據,如CPI, 就業人口數字…等會無法如期公佈(如果關太久), 進而影響如FED的利率決策…
至於聯邦公務員本身,就是在家休假,薪水會停發。”理論上”等政府重開,薪水依然會補給他們.
不過3普大總統這次放話,就算政府重開,這次不打算補薪,希望藉此讓公務員離職,順便縮減政府人員(大政府)
四、除了預算沒過,還有什麼因素會讓聯邦政府關門?
另一個常見的原因,也是和錢有關,就是提高債務上限. 因為美國聯邦政府有財政盈餘的年度寥寥可數,很大部份要靠舉債,而法令規定聯邦政府舉債有上限(目前是41.1兆,今年5月才剛通過. 目前債是37.43兆). 所以一樣,如果錢不夠了,國會又沒通過增加債務上限,政府會因為沒錢而必須關門.
五、以往政府關門都是怎麼解決的?
所謂政治是協商的藝術,關久了民怨沸騰,甚至背後的金主都會脅迫這些政治人物必須妥協. 所以大家最終會喬出一個共識,或者先通過一個臨時預算,讓政府先運作1~2個月,然後再慢慢喬.
最後問大家一個問題: 如果台灣中央政府總預算沒過會怎樣?
你猜呢?
答案是不會怎樣.
台灣規定是每年財政年度開始前一個月必須通過中央政府總預算(就是12/1前). 所以你會常看到立委”挑燈夜戰”,終於在11/30的11:58分由院長敲槌落定. 所有立委鼓掌歡呼. 好像通過了一個難關.
事實上,在立院從9/1開議起,立委都是成天看新聞在唬爛. 什麼委員會審查,大都也是議而不決後送交大會,最後結論都是刪除個1%後(約300億),叫行政院自己調. (只有去年,也就是114年中央政府總預算刪/凍結了2075億,約6.x%, 馬上引發了大罷免).
事實上更好笑的是,就算立院沒通過預算,台灣政府也不會怎麼樣,惟一差別就是新增的計劃無法進行,所有公務人員的薪水和進行中的工程和建設,都依去年的數字進行.
舉例來說,很多人不知道,每年立院其實要審二個預算,除了中央政府總預算外,還有一個是”國營事業總預算”(就是台電 中油…這些的).
如前所述,因為立委豬公宵旰勤勞要忙到最後一刻才會通過中央政府總預算,所以根本沒人想再去鳥三小國營事業總預算. 你有興趣可以查一下,台灣有很多年國營事業總預算都是沒有在規定前通過的. 如果我沒說,你有感受到有什麼差異嗎?
從理智上來說,美國這叫做依法行政,台灣叫變通. 以目前世界各國政黨嚴重對立來說,台灣似乎比較有彈性. 只不過每次看到,台灣官員或立委一臉嚴肅地把中央政府預算審查看得茲事體大,相比於美國是玩真的,我就覺得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