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0日 星期四

Weakest Link


Weakest Link

 
這是篇十幾天就要寫的文章, 但由於最近忙著接待美國來的家人所以耽擱了許久, 如今看來反而更像是事後諸葛. Anyway, 我還是把我的想法寫下來留作參考.

原本這篇文章叫下一場風暴”. 想談的是我認為經濟風暴似乎又迫在眼前, 哪一個地區會是最有可能發生風暴所在?

等一下, 你或許想, 你憑什麼說經濟風暴迫在眼前? 其實從近幾個月來的幾個數據就不難看出端倪. 第一個是原物料的急跌. 第二個是貨幣(對美元)的競相貶值. 第三個是以出口導向的國家紛紛調降出口值(GDP成長率).

先談第一個原物料的急跌, 你知道的, 過去一段時間來黃金、原油、鐵礦砂….等紛紛重挫. 表面上來看, 各自都有其理由. 黃金是因為美元大漲, 中印需求下降. 原油是因為美國油頁岩技術(或是阿拉伯國家故意打壓頁岩油)或是如伊朗加入供給, 鐵礦砂是因為中國需求大減. 但是別忘了一件事, 造成價格下跌的原因, 除了供給的增加, 往往另一端是歸因於需求的減少. 為什麼需求會減少? 這才是大問題. 同樣的道理, 過去幾年原物料的上漲, 除了需求的增加, 其實有更多是來自熱錢的炒作, 基本上敢炒原物料的都是些錢多膽子大和夠專業的業內人士, 不過1~2年前這些人還在高唱新興國家如中印等國的大量基礎建設或是因為經濟進步帶來的大量需求可能造成這個原物料供不應求, 何以不到幾年這個美夢就不在? 我惟一能想到的就是這些炒原料的高手們, 他們看到了我們沒有看到的那一面.


第二個是貨幣的急跌. 看看新台幣對美元從五月中還在1:30.5 到今天約1:31.5就大概知道了. 新台幣對美元貶了約3.4%. 事實上這個數字相對於東南亞及南韓來說算是低了, 韓圜(KRW)貶了8%, 泰銖(THB)貶了6.4%, 馬來幣(MYR)貶了7.8%, 印尼盾(IDR) 4.2%. 和新加坡幣(SGD)和台灣差不多3.4%. 貨幣的貶值原因很多, 出口不彰(經常帳), 政府操控, 資金外流(資本帳)或者單純只是對手貨幣(美元)太強. 這當中最讓人擔心的是什麼? 當然是出口不彰和資金外流, 特別是體質愈不健全的國家, 資金外流問題愈大. (P.S 這裡我還沒去抓一些中南美洲國家, 否則我相信應該會更精采). 你猜這些東南亞國家貶值的原因是什麼? 我不知道, 但我認為外資流出和因為原物料下跌造成的出口不彰是主因. 而且別忘了, 這個地區還有一個很大的未爆彈: 人民幣. 中國政府到底會不會或是要不要靠人民幣貶值來救出口這一直是個爭議很大的話題. 事實上, 近期中國也一直有些聲音, 先是說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已經到滿足點了. 說真的, 短時間內我看不到人民幣有貶值的可能, 因為強勢人民幣符合中國現今靠鈔票掠奪世界資產的國家政策.但反過來說, 中國經濟的真實情況一向莫深如諱, 一般人根本無從得知真正的答案, 中國政府決策也喜歡出其不意, 如果那一天中國政府看看出口真的不行了, 或是單純只是想用更簡單的方法教訓一下那些在南海和中國唱秋的小弟, 人民幣貶值會是這些週邊國家最大的惡夢。

第三個是出口數值的下調. 台灣出口已經連續五個月下挫了. 你可以隨便Google看看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這些鄰近國家. 你會發現大家的情況都差不多, 當一個國家出口接連下挫可能是這個國家產業出了問題, 但如果整個地區或是多數國家出口都下挫呢? , 大家都愈來愈愛用國貨了….當然不會是這樣, 因為在全球化分工下, 一個產品的完成不會全部來自國內, 而是許多來自進口的零組件和原料, 所以不能光看出口數字, 也要看進口數字. 不幸地, ….大家的進口數字也同樣的衰退之中. 這告訴了你什麼事? 很簡單: 全球的經濟沒有你想的這麼好. 為什麼? 這背後有一狗票原因, 包括我之前提的, 對歐美國家而言, QE的負面效應開始顯現, 對日本而言, QE並未真正解決體質問題. 而中國則是本來以為只要擠掉點一點膿包, 身體自然會往正向發展, 沒想到膿疱一擠, 裡面洞比想像的大太多, 只好蓋上紗布對膿疱視而不見, 但是傷口卻已造成, 對於許多開發中國家而言, 原物料往往最主要的出口產品, 一旦原物料重挫, 對這些國家經濟必然形成重傷。

 什麼是QE的負面效應? 在金融風暴時, 所有資產急速下滑造成所有人財富大縮水連帶影響消費意願, 因此FED不惜急降利率和增加史無前例的貨幣供給來創造另一個泡沫. 這個特效葯逐步發揮效果, 資產止跌而且回到風暴前水準. 但問題來了, 因為這個葯太有效而且太強了, 泡沫效應僅擴散到少數資產如股市和不動產中, 對於實質經濟增益效果愈來愈低. 相對的, 由於股市和房市的急漲, 貧富差距反而愈來愈大, 對於美國的中低階級而言, 由於美國房租多是和房價連動的, 房價拉高了房租, 這些家庭可支配所得反而降低了. 而遺憾的是, 很多的消費其實都是來自這些和中產階級的家庭, 這就像郭台銘的所得可能是你的100, 但是他的花費會遠低於你的100倍一樣.

當然還有更多其他的理由, 例如之前的希臘危機, 或是對美國升息的不安等等. 這類的分析近期已經很多, 所以並不是本篇的重點, Anyway, 如同本篇標題Weakest Link(最弱的一環), 我想討論的是如果再次發生風暴問題颱風眼會出現在哪裡?


下一場風暴的核心會出現在哪裡? 希臘還是其他歐豬國家? 中國還是日本?

我想不難理解, 一個國家規模愈大愈不容易出事. 當然這個理論也適用於被大哥罩的小弟. 所以基本上歐元區一些國家雖然會一直是問題, 但除非他們白痴到脫離大哥的保護, 或是全球經濟信心全面崩盤, 否則要出事的可能性反而不大. 相對的, 沒有大哥罩的地方問題就大了. 東南亞、中南美洲、東歐和一些非洲新興經濟體, 也就是過去一些投資大師吹捧的開發中國家將會是問題核心.
 

這些國家普遍的情況是, 經濟體質主要仰賴原物料出口, 本身政治不算穩定, 國內貧富懸殊, 近年大量仰賴外資投資溢注經濟. 而一旦只要原物料需求持續低迷, 國內就會發生動亂, 進而造成資本的外流. 接下來是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及政府以升息來對應, 升息會更進一步打擊本地經濟. 這當中如果再有些熱錢或是有心人士的介入, 很快就會形成區域型金融風暴., 接下來會如同瘟疫般擴散到類似體質的國家. 風暴會始於何處不得而知, 但如果發生在亞洲, 上一次受重傷的南韓會再次被拖累, 而上一波受惠電子訂單的台灣這次不會再這麼好狗命, 但是受傷會比韓國來得輕。

除此之外, 近年來許多發展中國家都開始學中國那一套以舉債來建設, 認為建設除了增加國內投資及就業, 還能更進一步吸引外資投資. 結果建了一大堆莫名其妙的東西, 經濟數字看起來很不錯, 但是對實質經濟真正幫助卻很有限, 反而揹了高額的負債. 從帳面上看, 這些國家的外匯存底都足以因應負債, 殊不知所謂的外匯存底只是一種虛幻數字, 一旦外資大量匯出馬上急速下降(例如台灣外匯存底有超過50%是外國投資), 但是負債卻是會一直存在. 當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就是如此. 而如今看來, 似乎這個魅影又在亞洲浮現。

 

這篇文章看起來像是在暗示金融風暴會在亞洲重現, 但我之所以一直提東南亞只是因為相較於南美和非洲這是我比較熟悉的地區。過去一段時間不少名嘴都在吹捧投資東南亞和新興市場(房地產、股市或債券), 對我來看這是一種很高風險的投資, 特別是長期投資。

 

從六月中開始, 我陸續砍掉了我2/3的部位. 我不知道金融風暴何時會來, 甚至是會不會來? 但在投資這條路上, 賺錢固然重要, 但像袁紹一樣, “見小利而忘命”那就划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