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

靠爸一族


 
拜選舉所賜, 最近有個很流行的名詞叫靠爸”. 從字面上來看, 講得是嘲諷一些靠著父親庇護而成為人生勝利組的人. 可是你仔細想想, 作為一個父執輩, 如果你的下一代能在你現有的基礎上有更好的起步點而達到更好的成就, 這不才是社會不斷進歩的根源? 換句話說, 大家看不起的並不是那些靠著祖上良好基礎上, 自己很努力而表現勝過上一代的靠爸族. 而是那些有著良好父執輩資源, 自己卻不認真努力, 甚至拿著長輩資源縱情揮霍, 到處炫耀的人不是嗎?

如果你以為這篇是要批評某一位或某一群政治人物那你就錯了. 這個社會靠爸的人比你想的多很多.

 
這二天有很多這樣的新聞


 
房仲業淒苦? 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是房價高漲成了民怨之首, 所以政府打算推出房地合一稅, 再加央行緊縮放款成數和預期利率上漲因素, 房地產這個在過去5大漲了幾倍的投資商品”. 在炒作價格偏離人民所得和市場投資人預期偏空下, 但賣方又不肯鬆手降價的矛盾局面下, 出現了短暫的交易急凍. 何謂短暫? 不過就是幾個月. 換句話說, 過去幾年房地產相關人士, 從建商, 投資客到仲介每個人無一不是口袋飽飽, 甚至還有房仲賺了幾個鳥錢自以為了不起, 開賓士車要撞警察, 結果只因為幾個月的急凍, 這些人就急著哭天嚎地說活不下去. 這不只是靠爸, 而是已經到了哭爸的程度了. 憑什麼一個連漲了5年的商品價格只能往上不能向下? 照這麼說, 那些數年來受高房價之苦, 每個月要拿一半薪水付房貸的還是只能租房的人不就要五子哭墓了?

房仲是惟一的靠爸一族嗎? 看看我們的金管會


這是什麼呢? 這是我們政府那個研議多年結果通過後根本都沒實施過就被同一批立委自宮的證所稅”. 當時還殘留了一個東西是年交易十億以上的大戶, 要針對證券所得部份分離課稅. 你知道這個稅率是多少嗎? 15%? 10%? 1%? 想太多了, 答案是0.1%. 換句話, 你一個一年成交10億上市櫃股票大戶的人, 就算你賺1億好了, 如果你選擇設算申報, 1億的獲益你一共要繳100萬的稅.(這是證所稅, 是要賺了錢才要繳).

你要知道有能力1年在股市成交易10億元的人, 絕對不會是普通人, 好歹總有個幾億元的身價. 結果是你努力上班的薪水要付5~19%的所得稅. 這些靠著內線在股票市場裡賺1億元的人只要付0.1%. 然後他們告訴你說, 他媽的, 這個稅太高了. 如果你們不把這個稅廢掉, 恁爸不玩了. 恁爸要撤資.

然後呢? 有一群一天到晚在財經媒體幹譙台灣財經競爭力遠不如香港、新加坡的名嘴們, 就開始擺出一副便祕三天憂國憂民的表情大放厥辭. 似乎就是這個0.1%造就了台灣財經競爭力的大量流失. 這個政府怎麼會笨成這樣呢?

是啊, 如果一個外資或是大戶投資台灣與否的關鍵只是因為這0.1%的所得稅. 那台灣這個股票市場真的沒有任何投資價值. 如果這個大戶條款真的是造成近期外資流出台股下跌的主因. 那試問一下, 台股從6800點起漲到9500點時為何外資都不在意, 不過就是從9500點跌到9000, 這些人就急著大喊廢大戶條款, 請問這不是靠爸兼哭爸 這是什麼?

好笑的是, 我們金管會主委還居然真的把這個當回事. 揚言要考慮廢除這個大戶條款. 那請問一下如果台股跌到6000. 台灣政府要不要發補貼鼓勵外資來買股票? 身為金管會主委不知道如何健全台灣上市櫃公司體質, 落實公司治理, 讓國際上真正長期穩定的基金投資台灣, 反而只會隨波逐流, 拿國家權力討好市場要求. 有這種官員, 台灣真是可悲. 也正因為有了這種慣老爸, 台灣才也會有著一群靠爸族. 反過來說, 你在台灣股票市場賺了1億卻連1百萬的稅都不肯繳的人, 這種人留在台灣有什麼用?

談完了投資業和投資業(對我來說房地產在台灣現在根本就是投資業)的靠爸情結, 我們當然不能忽略了台灣最大的靠爸產業─3C產(這些產業多半毛利不到8%, 毫無什麼高科技可言).

最近政府出爐了二項政策─限制性股票和員工分紅五年緩課. 這二個加起來剛好是當年造就台灣科技奇蹟的員工分紅認股的2.0.

什麼叫限制性股票呢? 就是允許台灣公司可以發股票給員工, 但是同時限制員工處份(賣掉)的時間. 簡單地說, 你的公司可能在年終或挖角時答應給你十萬股, 但同時載明這十萬股分三年給, 或是要求你三年後每一年只能賣1/3這類的規定. 至於分紅五年緩課就是在公司給你股票時五年內先不課稅(這算是你的所得), 在你賣掉時才課稅.

為什麼要限制員工賣股的時間點呢? 這是因為早期台灣高科技很膨蓬的年代, 很多員工有技術但沒資金. 結果員工分紅再加上當年科技股的狂飆, 很多人拿到了股票後就直接賣了換現金出來和母公司拼.(華碩就是這樣來的) 於是後來很多公司就強迫員工要把這些股票集保在公司戶頭, 你想搞什麼鬼老闆都知道. 結果呢? 有人很不爽就告上了朝廷, , 我是說法院, 結果法官判決強迫員工集保是非法的. 搞得老闆們很頭痛, 所以利用這次修法, 直接把這件事合法化. 理論上是維護公司利益, 骨子裡其實就是公司想用股票合法綁住員工.

 你一定聽過很多人提過台灣當年科技業的盛況, 很多科技大老一直告訴你台灣科技業成功的闗鍵正因為員工分紅認股制.
~都怪我們政府平白扼殺了這個政策, 才造成台灣今天科技業的停滞! “. 是嗎? 讓我帶你回顧一下當年員工分紅認股為什麼被喊停的原因.

 在台灣科技業最盛的年代, 當時台灣科技主力的半導體業最頭痛的問題不是如何拿到訂單, 反正挾著低成本訂單到處都是. 而是怎麼應付美國矽谷業者的傾銷控告. 當時最熱忱於告台灣的一家公司叫美光(Micron), 台積電, 聯電, 茂矽, 華邦..這些公司幾乎都被這家告過. 他的理由是什麼?

美光說一個史丹佛的博士我一年付他10萬美金他都不肯來, 但是台積電只付他一年60萬新台幣(2萬多美金)的薪水, 他居然跑去台積電. 正常來說除了這個人很愛國, 或是書唸太多頭腦有問題外. 惟一的理由就是在台積電他可以從員工分紅一年拿到價值幾千萬的股票, 所以那個60萬的薪水對他可能只是零用錢而已, 他根本不在乎. 這又有什麼問題呢? 因為同一個人美光要認列10萬美金的薪資費用(公司的成本), 而台積電只認列60萬新台幣和外加100萬元(假設給10萬股)的股本增加, 這個不公平的競爭造成了台積電製造成本遠低於美光, 形成了低價傾銷.

 然後呢? 外資也加入了這場論戰. 大罵台灣科技業, 你給了一個員工5000萬的股票(假設當時台積電一股100), 因為股本增加原有股東權益被稀釋, 而這傢伙也可能賣股票造成股價下跌(因為大家真正的薪資是靠賣股票)這些事都要我們來擔. 更誇張的是, 有些公司可能一年才賺3, 結果員工分紅發出去的市價超過10. 爽到員工(其實主要是老闆和高階經理人)但苦到股東完全不合理. 你們不處理, 我們就撤資.

 就這樣, 在美國政府和外資投資人的壓力下, 台灣政府被迫修改會計法規和稅法. 員工分紅認股不能超過公司盈餘的一定比例, 而且給予員工時不能用股本10元認列, 要用市價來認列為員工薪資. 再加上一個更重要的因素, 台灣科技業過去發了太多股票, 股本已經過大, 所以你發現近年來已經很少科技業發股票了(不只是給員工, 給股東也一樣), 也因為如此, 這幾年來科技業一直被迫要調高員工的薪水.

既然如此, 那為何這個員工分紅2.0版又被提出來呢? 理由是為了因應國際巨烈變化, 台灣面臨人才流失問題. 這是什麼東西? 原來是中國公司開始玩當年台灣那套, 用大量的股票來挖角, 或是南韓也用類似手法(韓國基本上是給現金), 台灣如果不改變, 會面臨到整個產業被人家整碗捧去. 接下來會亡國滅種啊 ~

這麼說台灣好像就是因為不能發給員工股票, 所以才造成了今天不上不下的局面囉? 事實並非如此. 在限制性股票之前, 台灣一直以來都是允許公司可以發股票給員工的. 在公司實施庫藏股的三大目的中就有一項就是拿來激勵員工, 所以公司可以拿錢從市場上買進股票來發給員工. 既然如此, 那麼過去幾年台灣廠商面臨中國、南韓挖角戰時為什麼不作? 因為靠爸, 因為這些大老闆們都覺得要拿公司的錢從市場上買回股票太貴了. 如果公司一股50元要買回1千萬股就要花5億白花花的銀子.(奇怪了, 明明這些人平常都抱怨自家股價被低估了), 太傷本了. 所以大家最偏好的方式, 就是允許他們發新股. 這麼一來, 公司只是股本和薪資費用增加, 錢還是留在公司帳上.可以讓老闆自己亂搞.


好啦, 身處大時代的變局, 為了避免亡國滅種, 雖然這種東西百般不公平, 但基於國家大義, 小股民還是得忍受. 更何況, 只要這些股票達到激勵效果, 公司上下齊心以一擋百, 業績和股價蒸蒸日上, 股東才是最大受益者, 最後達到WIN-WIN雙贏局面不是更好. 只有腦殘的官員和一些部落客才會成天喊著公平正義和股東權益, 最後搞到大家一起送死, 兩頭落空.

 
好吧, 讓我來帶著你看一下這則新聞


 
WTF? (這是什麼意思, 你自己去GOOGLE)

還記得上面講的為什麼有限制型股票的產生嗎? 主要是為了防止人才被挖角.

看到這個新聞, 我第一個感覺是, Wow~宏碁這家公司真的快完蛋了. 原來連施振榮和黃少華都可能被挖角, 所以必須要發股票來留住他們.

這是個案嗎? NO, 你去查一下, 台灣目前發限制性股票的約10家公司. 拿到最多股票的幾乎都是老闆. 美國的這類計劃的確都是CEO拿到最多股票, 但請別忘了美國大企業CEO多數是專業經理人, 而台灣多數CEO就是董事長本人(或他兒子). 恕我直言, 如果不加以限制, 這類計劃最終會成為某種高層自肥方案.

那下面的員工呢? 你別想太多了, 這類計劃都是針對高階經理人. 還好我算高階? 別太高興. 看看上面當年台積電的例子, 這可能是你減薪或未來不調薪的補償方案. 簡單地說, 這個方案最終應該會成高層自肥和再次壓低中低階經理人的方案. 它不會帶動台灣經濟升級, 只會讓更多大老闆更留戀自己現有的舒適環境裡繼續執行他的企業最高精神─Cost Down

最近常在新聞裡看到一些靠爸族犯下殺人迷姦這類刑事案件. 父母親聽聞到第一個反應幾乎都是, "不可能 我的兒子很乖的, 他只是一時迷惘或是被朋友帶壞了". 這些爸媽不太提的是, 他們其實一直在縱容自己的小孩, 不讓他們接受挫折, 不肯放手讓他們學習成長, 而是一直把小孩當作嬰兒般呵護倍至. 還自詡這就是最完美的父母. 結果是他們的小孩到了20~30歲, 言行就像個小孩. 仔細想想今天台灣不也是如此? 台灣的企業主一遇到問題, 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政府要提供租稅減免, 提供低利融資, 允許大家用更低價的勞工, 想辦法和其他國家簽FTA來減低關稅, 但大家惟獨不會去想的, 是這樣的環境下要怎麼轉型,  怎麼提高自己產品的附加價值, 反正我該賺的錢一個都不能少. 這些人一手拿著政府優惠, 另一頭在哭夭著政府無能. 要不是有我們這樣企業主的辛苦打拼, 台灣早就完蛋了. 但事實上多數台灣的大企業根本就是媽寶, 少了台灣政府的輸血, 可能連獨立生存的本事都有問題.  
 
台灣只有年輕人很靠爸嗎? 我想台灣很多的大老闆們才真的是靠爸一族.